麝香壳
《中华本草》:麝香壳
拼音注音
Shè Xiānɡ Ké
别名
臭子壳、麝壳
英文名
Musk exodermis
出处
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鹿科动物原麝及同属雄性动物的香囊的外层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.采收和储藏:将香腺囊对剖,取去麝香,剩下的外壳,干燥亏即成。
原形态
1.林麝,林麝体长约75cm,体重约10kg。毛角较深,深褐色或灰褐色,成体身上一般无显着肉桂黄或土黄点状斑纹。耳背色多为褐色或黑褐色;耳缘、耳端多为黑褐色或棕褐色,耳内白色,眼的下部有两条白色或黄白色毛带延伸至颈和胸部。四枝前面似体肢为足迹和性。成年雄麝有1对上犬齿外露,称为獠牙,腹下有1个能分泌麝香的腺体囊,开口于生殖孔相近的前面。雌麝无腺囊和獠牙。尾短小,掩藏于臀毛中。2.马麝,体形较大,体长85-90cm,体重15kg左右。全身沙黄褐色或灰褐色,后部棕褐色较强。面、颊、额青灰色,眼上淡黄,眼下黄棕色。耳背端部及周缘黄棕色、耳内周缘、耳基沙黄色或黄棕色。颈背有栗色块斑,上有土黄色或肉桂黄色毛丛形成4-6个斑点排成两行。颈下白色带纹不显,因有棕褐色和白毛混杂而形成黄白区。腹面为土黄色或棕黄色。3.原麝,体长85cm左右,体重12kg左右。耳长直立,上部圆形,鼻端裸出无毛。雄性上犬齿发达,露出唇外,向后弯曲成獠牙。雌性上犬齿小,不露出唇外。四肢细长,后肢比前肢长,所以臀部比背部高。主蹄狭长,侧蹄长能及地面。尾短隐于臀毛内。雄性脐部与阴囊之间有麝腺,成囊状,即香囊,外部略隆起,香囊外及中骨有二小口,前为麝香囊口,后为尿道口。通体为棕黄褐色、黑褐色等,嘴、面颊灰褐色,两颊有白毛形成的两个白道直连颔下。耳背、耳尖棕褐色或黑褐色,耳内白色。从颈下两则各有白毛延至腑下成两条白色宽带纹,颈背、体背有土黄色或肉桂黄色斑点,排成4-6纵行。腹面毛色较淡,多为黄白色或黄棕色。四肢内侧呈浅棕灰色,外侧深棕或棕褐色。尾浅棕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多岩石的针叶林和针、阔混交林中,常独居,多于晨昏活动。食物为松树、冷杉、雪松的嫩枝叶,地衣苔藓,杂草及各种野果等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新疆、西藏、青海、甘肃、宁夏、陕西、山西及湖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2.分布于青藏高原、甘肃、云南、四川等地。3.主要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河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,本品多顺剖成2瓣或4瓣,基部相连;厚3-5mm,起层,内表面有一层棕经色薄膜,称“油皮”,中层称“银皮”。质坚韧,内浓厚的麝香气味。以笛干、个大、香气浓者为佳。
性味
味辛;性温
归经
脾经
功能主治
通经入络;解毒消肿。主痈疽;疔疮;无名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入散剂,1.5-2.5g。外用:适量,研开调敷;或入膏药敷贴。
注意
的气血虚者禁服。
复方
①治疗疮红肿:麝香壳、苍耳虫、冰片。共为未,麻油调涂。②治痈疽久烂:麝香壳、花蕊石、龙骨、蛤粉、冰片、银朱。共为未,外涂。③洽乳痈发背:麝香银皮,和冰片外贴。④治疮疖硬痛:麝香壳、水宽菜、地胆、猪胆汁、赤芍、黄丹。共熬膏,贴患处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麝香壳
拼音注音
Shè Xiānɡ Ké
别名
臭子壳、麝壳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鹿科动物麝的香腺囊的外皮。将香腺囊对剖,取去麝香,剩下的外壳,干燥后即成。
生境分布
主产四川、西藏、云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内蒙古等地。
形状
多顺剖成2瓣或4瓣,基部相连。厚约3~5毫米,起层,内表面有一层棕红色的薄膜,称"油皮",中层称"银皮"。质坚韧,有浓厚的麝香气味。以身干、个大、香气浓厚者为佳。
性味
性温,味辛,无毒。
归经
入脾经。
功能主治
通关利窍,消肿解毒。治疔毒肿痛,痈疽久拦及疮疖硬痛。银皮:贴痈肿红痛。
用法用量
内服:入散剂,5~8分。外用:研末调敷或入膏药敷贴。
注意
气血虚者勿用。
复方
①治疔疮红肿:麝香壳、苍耳虫、冰片。共为末,麻油调涂。
②治痈疽久烂:麝香壳、花蕊石、龙骨、蛤粉、冰片、银朱。共为末,外涂。
③治乳痈发背:麝香银皮,和冰片外贴。
④治疮疖硬痛:麝香壳、水苋菜、地胆、猪胆汁、赤芍、黄丹。共熬膏,贴患处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刺玫果
- 郁金
- 韶子
- 首乌藤
- 鮹鱼
- 鼠尾粟
- 蛇床子
- 蛇白蔹
- 随手香
- 红牛皮菜
- 四川红淡叶
- 鼠肝
- 蛇葡萄根
- 莲座蓟
- 剑皮树菌
- 鼠脂
- 光杆琼
- 黄芩
- 蛇退
- 黄藨根
- 阿育魏实
- 莱菔子
- 獭胆
- 狗尾草
- 藤三七
- 水黾
- 疝气草
- 水虱草
- 水虾子草
- 水边指甲花
- 水金凤茎叶
- 水鸡油
- 水麻叶
- 水龙骨
- 沙拐枣
- 省藤
- 海莲果
- 水蓑衣
- 水虾草
- 水虾草根
- 水锦树
- 水马桑
- 水麻根
- 沙叶铁线莲
- 沙枣树皮
- 沙棘
- 生漆
- 生瓜
- 生藤
- 石菖蒲花
- 水龙
- 沙旋复花
- 水蔗草
- 水鳖
- 水黄
- 水黄花
- 水黄连
- 沙七
- 沙斑鸡
- 沙松果
- 沙果
- 涩梨叶
- 狮子草
- 过江龙
- 溲疏
- 珊瑚藻
- 水葱
- 水蕨
- 水贯众
- 水金凤
- 水韩信草
- 水马齿苋
- 沙前胡
- 沙漏芦
- 沙糖木
- 沙苑子
- 熟地黄
- 野苦梨根
- 水麦冬
- 水葫芦苗
- 水黄杨木
- 水龙胆草根
- 沙柳
- 沙梨
- 沙漠嘎
- 沙芥
- 涩梨
- 湿生扁蕾
- 狮子七
- 珊瑚
- 畲山羊奶子
- 水蛇
- 水蜈蚣
- 水鬼蕉
- 水麻
- 沙前胡子
- 沙地娃儿藤
- 沙生风毛菊
- 沙糖根
- 涩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