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柳
《中华本草》:沙柳
拼音注音
Shā Liǔ
别名
筐柳
出处
出自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杨柳科植物乌柳的枝叶、树皮或须状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lix cheilophila Schneid.采收和储藏:春季采收枝叶,夏、秋季采须状根,全年采收树皮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灌木或小乔木,枝初被绒毛,后无毛。芽具长柔毛。叶片线形,长2.5-5cm,宽3-7mm,上面绿色,疏被柔毛,下面灰白色,密被柔毛;叶缘我卷,上部具腺锯齿,下部全缘;叶柄具柔毛。花序与叶同时开放,基部具2-3小叶;雄花序长1.5-2.3cm,密花;雄蕊2,完全合生,花药4室,黄色;苞片基部具柔毛;腺体1,腹生;雌花序长1.3-2cm,密花,花序轴具柔毛;子房密被短毛;腺体1。蒴果长约3mm。花期4-5月,果期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50-3 000m的山河沟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青海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河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辛;苦;性微寒
功能主治
祛风清热;散瘀消肿。主麻疹初起;斑疹不透;皮肤瘙痒;慢性风湿;疮疖痈肿;腰扭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解表祛风。治麻疹初期,斑疹不透,皮肤瘙痒,慢性风湿。2.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:疮疖痈肿,树皮捣烂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沙柳
拼音注音
Shā Liǔ
别名
筐柳、降马[藏名]
来源
杨柳科沙柳Salix cheilophila Schneid.,以鲜茎、叶、树皮入药。
生境分布
内蒙古、河北、陕西、山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四川、西藏。
性味
辛、甘,温。
功能主治
解表祛风。主治麻疹初起,斑疹不透,皮肤瘙痒,慢性风湿。
用法用量
1~3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沙柳
拼音注音
Shā Liǔ
别名
降马(藏名)
出处
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
来源
为杨柳科植物沙柳的枝叶和树皮。随用随采。
原形态
灌木或小乔木。小枝带紫色,初有贴生丝毛,后无毛。叶条形或条状倒披针形,长1.5~5厘米,宽3~7毫米,边缘外卷,上半部有疏生具腺细齿,下半部近全缘,上面初有绢状毛,后几无毛,下面灰色,有丝毛;叶柄长1~3毫米,有长柔毛。花序轴密生长柔毛;苞片倒卵状矩圆形,基部有疏柔毛,腹面有1腺体;雄花序长1.5~2.3厘米;雄蕊2,花丝合生;雌花序长1.5~2厘米;子房密生短丝毛。蒴果长3毫米,无梗,裂开为2瓣。种子具长白毛。花期3月。果期5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河谷溪边湿地。分布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"辛甘,温。"
功能主治
①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"解表祛风。治麻疹初期,斑疹不透,皮肤瘙痒,慢性风湿。"
②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:"疮疖痈肿,树皮捣烂敷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。外用: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一文钱
- 灰叶根
- 紫菀
- 云南野砂仁
- 云南丹参
- 竹(鼠留)肉
- 骨碎补
- 石韦毛
- 紫雪花
- 干漆
- 一枝旗
- 红龙
- 祖司麻
- 红辣蓼
- 鼻涕果
- 竹荪
- 狐狸尾
- 痄腮树
- 扁豆花
- 白茅花
- 云木香
- 獐髓
- 章鱼
- 梨
- 枳茹
- 野棉花根
- 牛角瓜
- 野牡丹根
- 小红蒜根
- 白千层
- 石吊兰
- 翼梗獐牙菜
- 厚叶素馨
- 鲫鱼脑
- 地黄花
- 秀丽野海棠
- 昆布
- 花花草
- 地浆
- 百灵草
- 香豆蔻
- 狗血
- 娃娃鱼
- 黑细辛
- 白蜡花
- 老鼠竻
- 玉米轴
- 金锦香
- 枣核
- 装饰卷柏
- 鸬鹚肉
- 猕猴梨根
- 猫儿眼睛
- 米露
- 猫油
- 玫瑰露
- 米碎花
- 米仔兰花
- 猫眼睛
- 牡丹皮
- 牡荆根
- 美丽鳞毛蕨
- 芜荑
- 苎麻梗
- 假茶辣
- 胡桃树皮
- 米饭花果
- 牡丹藤
- 滑叶跌打
- 荜澄茄
- 直萼黄芩
- 竹卷心
- 砖子苗
- 苏合香
- 蠵龟筒
- 竹凌霄
- 蛇含石
- 枳椇子
- 水飞蓟
- 五谷虫
- 老鼠耳
- 白花苋
- 滇崖爬藤
- 枇杷核
- 山白菊
- 藁本
- 升登
- 黄土
- 狭叶垂头菊
- 红楤木
- 千里光
- 蒲桃种子
- 长毛香科科
- 热带灵芝
- 肥荚红豆
- 枳椇木皮
- 水黄
- 新塔花
- 鲤鱼
- 营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