滇崖爬藤
《*辞典》:滇崖爬藤
拼音注音
Diān Yá Pá Ténɡ
别名
爬树龙、三爪龙、三角枫,马龙头叶、飞蜈蚣
出处
《红河中草药》
来源
为葡萄科植物滇崖爬藤的全草。全年可采。一般鲜用。
原形态
常绿灌木。茎攀援,节上具气根,卷须与叶对生,分枝多,具吸盘。叶互生,叶柄长3~7厘米,小叶3枚,膜质,卵形,先端渐尖,基部阔楔形,两侧小叶基部偏斜,边缘疏具粗锯齿,小叶几无柄。腋生聚伞花序,小花黄绿色,杂性。浆果球形。
生境分布
生于阴湿的岩壁及阔叶林中。分布云南。
性味
辛,温。
功能主治
散瘀消肿,续筋骨。
复方
①治骨折:鲜滇崖爬藤、大麻药、五爪金龙、绿葡萄根各适量。捣敷,三日换一次。
②治跌打肿痛,风湿关节痛:滇崖爬藤干茎、根三至五钱。煎服或配方泡酒服。外用鲜滇崖爬蘑,捣敷。
③治疮疖红肿:鲜滇崖爬藤,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枇杷核
- 翼梗獐牙菜
- 山白菊
- 藁本
- 升登
- 黄土
- 狭叶垂头菊
- 红楤木
- 千里光
- 蒲桃种子
- 长毛香科科
- 热带灵芝
- 肥荚红豆
- 枳椇木皮
- 水黄
- 新塔花
- 鲤鱼
- 营实
- 黄茶根
- 芙蓉花
- 驱虫斑鸠菊
- 蜗牛壳
- 密陀僧
- 砂仁壳
- 滇绣球
- 美丽胡枝子
- 赤胫散
- 通骨消茎叶
- 沙漠嘎
- 牛鼻
- 白屈菜根
- 梅花刺果
- 蚂蚁花根
- 牛金子
- 玉铃花
- 胡萝卜
- 葛蕈
- 红皮
- 柏根白皮
- 白暨豚
- 吹火筒
- 省雀花
- 狗骨节
- 苏木蓝
- 百药煎
- 海金沙
- 鸡枞
- 石柑子
- 饴糖
- 大叶刺篱木叶
- 青药
- 太平莓
- 蝙蝠
- 蛮刀背
- 黄毛榕
- 苦竹叶
- 骆驼毛
- 华南皂荚
- 和合草
- 旱前胡
- 勒马回
- 球花党参
- 含羞草
- 海松子
- 石蟾蜍
- 鲛鲨白
- 大麻药
- 接骨木
- 仙顶梨
- 常春藤
- 猪屎豆
- 礜石
- 山大颜
- 鹤顶兰
- 犀牛皮
- 七叶一把伞
- 蕨
- 飞天蜈蚣
- 水藁本
- 金线草
- 地朝阳
- 天泡子
- 大苞叶千斤拔
- 大花卫矛果
- 肾蕨
- 关白附子
- 棉花
- 栀子
- 柳枝
- 龙眼梳
- 红梗草
- 鹧鸪菜
- 黑脂麻
- 蒲葵根
- 猴闼子
- 蒲州豉
- 龙爪豆
- 漂摇豆
- 狗毛
- 羽裂盾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