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叶艾
《中华本草》:竹叶艾
拼音注音
Zhú Yè ài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苏门白酒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nyza sumatrensis (Retz.) Walker [Eigeronb sumatrensis Retz. 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苏门白酒草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,高80-150cm。根纹锤状,直或弯曲。茎直产,粗壮,具棱条,绿色或下部红紫色,中部或中部以上有长分枝,被较必灰白色上弯的糙短毛,杂有开展的疏柔毛。叶密集,基部叶花期凋落,下部叶倒披针形或披针形,长6-10cm,宽1-3cm,先端尖或渐尖,基部渐狭成柄,边上部每边常有4-8个粗齿,基部全缘,中部和上部叶渐小;狭披针形或近线形,具齿或全缘,两面尤其是下面被密糙短毛。头状花序多数,径5-8mm,在茎枝端排成大而长的圆锥花序,梗长3-5mm;总苞片形短圆柱状,长约4mm,宽3-4mm;总苞片3层,灰绿色,线状披针形或线形,先端尖,背面被短糙毛,外层稍短工短于内层之半,边缘干膜质;花托具明显小窝孔;雌花多层,长4-4.5mm,管部细长,舌片淡黄色或淡紫色,极短细,丝状,先端2细裂;两性花6-11个,花冠淡黄色,长约4mm,檐部狭漏斗形,上端具5齿裂,管部上部被疏柔毛,瘦果线状披针形,长1.2-1.5mm,压扁,被巾微毛;冠毛1层,初时白色,后变黄褐色。花期5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地、路旁和林缘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及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辛;性平
功能主治
化痰;通络;止血。主咳嗽痰多;风湿痹痛;子宫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背杨
- 新疆羌活
- 苹
- 苦木根
- 甜叶菊
- 半支莲
- 鸡公柴
- 竹砂仁
- 长杆兰
- 苦豆根
- 漂摇豆
- 番杏
- 珍珠菜
- 鹧鸪脂
- 马尾伸筋
- 三花枪刀药
- 珍珠莲
- 团叶槲蕨
- 小千金
- 石松子
- 毛八角莲
- 天山花楸
- 炮姜
- 红瑞木果
- 竹叶椒根
- 鼹鼠
- 小血藤
- 鲟鱼
- 露珠香茶菜
- 小牛肝菌
- 墓头回
- 鞘菝葜
- 蒲草根
- 钩藤根
- 新疆香堇
- 苦竹茹
- 红茴香根
- 大香附子
- 吹风散
- 老鼠脚迹
- 掉毛草
- 驴蹄
- 软丝藻
- 苹果叶
- 贴骨散
- 百灵草
- 水翁皮
- 蝼蛄
- 黄柏
- 麦奴
- 蝙蝠葛叶
- 叶底珠
- 香面叶
- 小驴蹄草
- 石栗
- 小血藤叶
- 桂花岩陀
- 宽穗兔耳风
- 峨山雪莲花
- 九龙藤叶
- 西藏花椒种子
- 鸡冠参
- 黄花香
- 白花鬼针草
- 铃兰
- 竹鸡
- 翼枝榆
- 鼋肉
- 牛齿
- 旋鸡尾
- 烟筒花
- 榆花
- 多鳞鳞毛蕨
- 山稔叶
- 钉头果
- 千里光
- 蒲桃壳
- 蒲桃根皮
- 全缘凤尾蕨
- 斩龙剑
- 茶油粑
- 榆树
- 松球
- 红沙
- 回回蒜
- 狗尾草
- 紫铜矿
- 空青
- 紫金砂
- 香加皮
- 楼梯草
- 老鹤草
- 红根
- 苦楝花
- 大刺儿菜
- 曼陀罗子
- 满树星
- 蝉蜕
- 羊皮
- 樗叶花椒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