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年松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万年松
拼音注音
Wàn Nián Sōnɡ
英文名
all grass of Pretty Clubmoss
出处
出自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石松科植物万年松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legmariurus pulcherrimus(Wall.)Love et love[Lycopodium pulcherrimum Wall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万年松,多年生常绿草本。茎稍粗壮,高约25cm,基部分枝丛生,以上4-5回叉状分枝。叶紧密排列于茎上,线状披针形,长约12mm,先端渐尖,基部几无柄,全缘,深绿色。孢子囊肾形,淡黄色,近无柄,着生于枝端的叶腋内;成熟后上面横裂成2片,散出黄色粉末状孢子;着生孢子囊的叶与下部的叶相同或略短,不形成清楚的孢子囊穗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阴湿的岩石或泥土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台湾、广西、云南及西藏等地。
化学成分
含石松生物碱(lycopodium alkaloids)及萜类(terpenoids)。
性味
微辛;温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透疹解毒;活络祛瘀。主跌打损伤;无名肿毒;麻疹不透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注意
《安徽中草药》:“略有小毒,并有麻醉作用,内服剂量宜慎重。”
临床应用
治麻疹(有透发解毒作用):干燥全草加荔枝核,各五至六钱,水煎,空腹服,连服数次,视麻疹发透到脚为止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万年松
拼音注音
Wàn Nián Sōnɡ
来源
蕨类石松科万年松Lycopodium pulcherrimum Wall.,以全草入药。
原形态
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。
功能主治
透疹解毒。主治麻疹不透。
用法用量
用干全草、荔枝核各5~6钱,水煎,空腹服,连服数次,视麻疹发透发到脚为止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万年松
拼音注音
Wàn Nián Sōnɡ
出处
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
来源
为石松科植物万年松的全草。
原形态
多年生常绿草本。茎稍粗壮,高约25厘米,基部分枝丛生,以上4~5回叉状分枝。叶紧密排列于茎上,线状披针形,长约12毫米,先端渐尖,基部几无柄,全缘,深绿色。孢子囊肾形,淡黄色,近无柄,着生于枝端的叶腋内;成熟后上面横裂成2片,散出黄色粉末状孢子;着生孢于囊的叶与下部的叶相同或略短,不形成清楚的孢子囊穗。
生境分布
生于林下阴湿的岩石或泥土上。分布浙江、安徽。
功能主治
治麻疹(有透发解毒作用):干燥全草加荔枝核,各五至六钱,水煎,空腹服,连服数次,视麻疹发透到脚为止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紫堇花
- 粘毛鼠尾草果
- 乌药子
- 乌蛇胆
- 乌骨麻
- 紫背金盘草
- 紫花络石
- 紫茉莉子
- 五角叶葡萄
- 展枝唐松草
- 紫绿草
- 真藓
- 竹节树
- 紫参
- 紫萝兰
- 紫藤
- 紫丁香
- 紫藤根
- 竹鱼
- 紫云菜
- 粘人草
- 吴茱萸
- 紫背菜
- 乌脚枪
- 乌药叶
- 紫啸鸫
- 紫筒草根
- 五脉山黧豆
- 紫贝
- 乌灵参
- 紫八宝
- 威灵仙
- 瘴气藤
- 紫木通
- 紫金标
- 红花山牵牛
- 紫桔梗
- 五味子
- 紫芝
- 五灵脂
- 紫金牛
- 竹节蓼
- 竹鸡
- 楮叶
- 鸢脚爪
- 蝈蝈
- 风花菜
- 川山橙根
- 鸢翅骨
- 泡桐叶
- 马唐
- 大丁草
- 薄荷素油
- 阿尔泰紫菀
- 新疆羌活
- 厓花子
- 香加皮
- 山木通根
- 黄细辛
- 三花枪刀药
- 水龙胆草根
- 鲛鲨白
- 阳起石
- 细叶桉
- 鹿尾
- 高粱乌米
- 海盘车
- 野罂粟
- 苏铁蕨
- 牛角瓜
- 皂角菌
- 土碎补
- 竹叶防风
- 乌毛蕨贯众
- 山藤藤秧
- 芸香
- 西洋菜干
- 装饰卷柏
- 团花龙船花
- 土黄连
- 藏青杠
- 苦马豆
- 榔榆皮
- 血党
- 小对叶草
- 粽粑叶
- 圆叶锦葵
- 香附
- 小草乌
- 自事口草
- 银鱼
- 红丝线
- 马兰
- 树韭菜
- 黄杞皮
- 鱼胆草
- 常春油麻藤
- 毒箭羊角拗
- 玉蝉花
- 田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