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丁香
《中华本草》:紫丁香
拼音注音
Zǐ Dīnɡ Xiānɡ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木犀科植物紫丁香的叶及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yringa oblata Lindl.[S.vulgaris L.Var. oblata Franch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灌木或小乔木,高可达5m。树皮灰褐色或灰色。小枝、花序轴、花梗、苞片、花萼幼叶两面以及叶柄密被腺毛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1-3cm;叶片革质或厚革质,卵圆形至肾形,宽常大于长,长2-14cm,宽2-15cm,先端短凸尖至长渐尖或锐尖,基部心形、截形至近圆形,或宽楔形;萌枝上叶片常呈长卵形。圆锥花序直立,由侧芽抽生,近球形或长圆形,花埂长0.5-3mm;花萼长约3mm,萼齿渐尖、锐尖或钝;花冠紫色,长1.1-2cm,花冠管圆柱形,长0.8-1.7cm,裂片呈直角开展,卵圆形、椭圆形至倒圆形;雄蕊2,花药黄色,位于距花冠管喉部0-4mm处。蒴果倒卵状椭圆形、卵形至长椭圆形,长1-1.5cm,先端长渐尖,光滑。花期4-5月,果期6-10月。
栽培
生物学特性 我国东北、华北及西北山地,海拔300~1500m河谷、沟头处均产。阳性,能耐半阴,喜肥沃、疏松的湿润土壤。耐旱,忌水涝,抗寒性强,但不耐高温潮湿。[br]栽培技术 可以播种、压条、扦插、分株和嫁接繁殖。但一般采用扦插和嫁接繁殖。嫁接砧木可用小叶女贞、水蜡和流苏的苗木。[br]田间管理 移栽时最好将枝干短截修剪,并带上以保成活,树形要求整齐,不要偏冠,嫁接苗要经常注意砧木萌芽的修剪。遇旱时要适当浇水。夏季还应适当施肥,促进花芽分化,保证次年多开花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谷溪边、山坡丛林或滩地水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以至西南达四川西北部。
化学成分
叶中分离出D-甘露醇(D-mannitol),酪醇(ty-rosol),反式-对-羟基肉桂酸(E-p-hydroxy cinnamic acid),3,4-二羟基苯乙醇(3,4-dihydroxyphenethyl alcohol),3,4-二羟基苯甲酸(3, 4-dihydroxybenzoic acid)及丁香苦甙(syringopicroside)[1]。
性味
苦;性寒
归经
入胃、肝、胆三经
功能主治
清热;解毒;利湿;退黄。主急性泻痢;黄疸型肝炎;火眼;疮疡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-6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叶:味辛、性温,有清热解毒、消炎的功能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。外用于抗菌、暴发性火眼及多种疮疡肿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紫藤根
- 竹鱼
- 紫云菜
- 粘人草
- 吴茱萸
- 紫背菜
- 乌脚枪
- 乌药叶
- 紫啸鸫
- 紫筒草根
- 五脉山黧豆
- 紫贝
- 乌灵参
- 紫八宝
- 威灵仙
- 瘴气藤
- 紫木通
- 紫金标
- 红花山牵牛
- 紫桔梗
- 五味子
- 紫芝
- 五灵脂
- 紫金牛
- 竹节蓼
- 竹鸡
- 楮叶
- 鸢脚爪
- 蝈蝈
- 风花菜
- 川山橙根
- 鸢翅骨
- 泡桐叶
- 马唐
- 大丁草
- 薄荷素油
- 阿尔泰紫菀
- 新疆羌活
- 厓花子
- 香加皮
- 山木通根
- 黄细辛
- 三花枪刀药
- 水龙胆草根
- 鲛鲨白
- 阳起石
- 细叶桉
- 鹿尾
- 高粱乌米
- 海盘车
- 野罂粟
- 苏铁蕨
- 牛角瓜
- 皂角菌
- 土碎补
- 竹叶防风
- 乌毛蕨贯众
- 山藤藤秧
- 芸香
- 西洋菜干
- 装饰卷柏
- 团花龙船花
- 土黄连
- 藏青杠
- 苦马豆
- 榔榆皮
- 血党
- 小对叶草
- 粽粑叶
- 圆叶锦葵
- 香附
- 小草乌
- 自事口草
- 银鱼
- 红丝线
- 马兰
- 树韭菜
- 黄杞皮
- 鱼胆草
- 常春油麻藤
- 毒箭羊角拗
- 玉蝉花
- 田菁
- 黄鹌菜
- 楤木花
- 绵参
- 细叶藤柑
- 乌桕木根皮
- 鸬鹚(鸬鹚)
- 铁苋
- 蜈蚣萍
- 黑老头
- 桑螵蛸
- 锯齿溪蟹
- 小构树汁
- 竹芋
- 草地早熟禾
- 胆矾
- 狗舌草
- 白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