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罂粟
《中华本草》:野罂粟
拼音注音
Yě Yīnɡ Sù
别名
山大烟、山罂粟、毛罂粟、野大烟、山米壳、丽春花。
英文名
Field opium poppy, fruit of Nakedcaule poppy
出处
出自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罂粟科植物野罂粟、黑水野罂和海罂粟的果实、果壳或带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Papaver nudicaule L.2.Papaver nudicaule L.subsp.Amurense N.A.Busch[P.anomalum Fedde]3.Glaueium squamigerum Kar.et Kir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除去须根、泥土,晒干。
原形态
1.野罂粟 多年生草本,高30-60cm。全株被硬毛,折断有白浆。根长锥形,根茎短,具多数叶柄残基。基生叶丛生;具长柄,长约5cm;叶片长卵圆形,羽状深裂,裂片再作不等浅裂,两面被硬伏毛。花茎自基部生出,高25-55cm,远较叶为长,被伸展或贴伏的硬毛;花单一,顶生;花萼2枚,广卵形,长1.5-1.7cm,被棕灰色硬毛;花瓣4,倒卵形,内轮2个较小,橙黄色或黄色;雄蕊多数,花丝丝状,长约1cm,花药长圆形,黄色,长约1.5mm;子房倒卵形,被硬毛,柱头辐射状,4-9星状裂。蒴果长圆形或倒卵状球形,长约18mm,顶部有盖,常密生硬毛。种子细小,多数。花期6-9月,果期7-8月。2.野水野罂粟 一年生草本,高约40cm。全株密生硬毛,富含乳汁,折断有白浆。叶全部基生;有短柄,具伸展的硬毛;叶卵形,羽状深裂,裂片卵形、长卵形或披针形,边缘具同等深度缺刻,两面有硬毛,质稍肥厚。花大而美丽,白色,单生于一长花葶上;花瓣4枚,广倒卵形,长2.5-3.2cm,先端具波状缺刻;于房倒卵形,柱头分裂呈辐射状,8-16裂。雨果卵形,孔裂。花期6-8月,果期7-8月。3.海罂粟 多年生直立草本,高20-40cm。全珠被白色鳞片。叶基生;叶片羽状深裂,裂片呈齿状或缺刻,灰蓝色,表面有粉粒。单花顶生,黄色。蒴果长线形,长6-14cm,稍弯曲,有疏刺毛。果期6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山坡高燥地带。2.生于山野、路旁、石砾地或河岸沙地。3.生于沙砾石堆或干燥山坡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、山西、宁夏、新疆等地。2.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中等地。3.分布于新疆。
化学成分
1.野罂粟全草含黑水罂粟菲酮碱(amuri -ne),黑水罂粟螺酚碱(amuroline),二氢黑水罂粟菲酮碱(amurinine),黄连碱( coptisine),黑水罂粟菲酚碱(nudaurine amurinolⅠ)。果壳中含有隐掌叶防己碱(muramine,cryptopalmatine)。花中含野罂粟素(nudicaulin)。[br]2.黑水罂粟全草含黑水罂粟菲酮碱,黑水罂粟螺酚碱,黑水罂粟螺酮碱(amuronine),黑水罂粟碱(amurensine),隐掌叶防已碱。[br]3.海罂粟全草含有α-别隐品碱(α-allocrytopine),原阿片碱(protopine),白屈菜红碱(chelerythrine),血根碱(sanguinarine),紫勤定(corydine),小檗碱(berberine)和黄连碱(coptisine)。
性味
酸;微苦;涩;凉;有毒
归经
肺;肾;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剑肺止咳;涩肠止泻;镇痛。主久咳喘息;泻痢;便血;脱肛;遗精;带下;头痛;胃痛;痛经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。
各家论述
1.《吉林中草药》:涩肠止痛,解毒。治肠炎,痢疾。2.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镇痛,止咳,定喘,止泻。治神经性头痛,偏头痛,久咳,喘息,泻痢,便血,遗精,月经痛、白带,脱肛,急慢性胃炎,胃溃疡,胃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野罂粟
拼音注音
Yě Yīnɡ Sù
别名
山大烟、山罂粟、毛罂粟、野大烟(《吉林中草药》),山米壳(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
出处
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罂粟科植物野罂粟的果实、果壳或带花的全草。夏、秋季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30~60厘米,全株有硬伏毛,折断有白浆。基生叶丛生,长卵圆形,羽状深裂,裂片再作不等浅裂;具长柄。花茎直立,由基部生出,细瘦,远较叶为长;花单一,顶生;花瓣4,倒卵形,波状,内轮2个较小,橙黄色或黄色。蒴果矩圆形或倒卵状球形,长约18毫米,顶部有盖,常密生硬毛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高燥地带。分布东北、山西、宁夏、内蒙古、新疆等地。
性味
①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酸微苦涩。"
②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:"性微寒,有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青林中草药》:"涩肠止痛,解毒。治肠炎,痢疾。"
②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镇痛,止咳,定喘,止泻。治神经性头痛,偏头痛,久咳,喘息,泻痢,便血,遗精,月经痛,白带,脱肛,急慢性胃炎,胃溃疡,胃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紫鸭跖草
- 野苎麻
- 枇杷叶
- 柠条
- 岩石松
- 獭子树
- 穿山龙
- 枫树
- 紫铜矿
- 藓生马先蒿
- 鸭胆
- 蛇根草
- 云南油杉
- 云南紫珠
- 空桶参
- 冻青叶
- 蜀葵
- 一品红
- 异穗卷柏
- 白头翁
- 李树胶
- 牙疳药
- 总状绿绒蒿
- 还阳草根
- 冬瓜子
- 山慈姑花
- 益智仁
- 淡竹叶
- 建神曲
- 大石韦
- 橄榄
- 独蕨箕
- 虾蟆肝
- 小萹蓄
- 椬梧
- 尖苞柊叶根
- 大叶马尾连
- 茯神木
- 牛白藤根
- 罗望子叶黄檀
- 红树叶
- 盐麸叶
- 秋海棠花
- 鹿齿
- 阿魏
- 龙须藤
- 骨螺
- 横经席叶
- 丝棉木
- 野马追
- 越西木香
- 红花木莲
- 鄂西天胡荽
- 冰糖
- 露兜竻蔃
- 瓦楞子
- 紫藤根
- 岩蒿
- 鸡油菌
- 冲天果
- 甘青铁线莲
- 鸡嗉子叶
- 鲜地黄
- 番杏
- 中华赛爵床
- 四轮草
- 水游草
- 冬瓜皮
- 透茎冷水花
- 牛舌草
- 接骨仙桃
- 三色堇
- 甘遂
- 厚叶算盘子
- 小毒芋
- 六月雪
- 澄茄子
- 舞草
- 一窝鸡
- 马铃薯
- 鲩鱼胆
- 蟛蜞菊
- 毛叶石楠根
- 野烟叶
- 槐耳
- 石莲子
- 野棉花根
- 榜嘎
- 紫玉簪叶
- 桔梗
- 苦荞麦
- 红头小仙
- 金刷把
- 黄花小二仙草
- 麻叶绣球
- 九州岛岛岛岛堇菜
- 炸腰果
- 关白附子
- 光慈姑
- 大茶药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