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状绿绒蒿
《中华本草》:总状绿绒蒿
拼音注音
Zǒnɡ Zhuànɡ Lǜ Rónɡ Hāo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罂粟科植物总状绿绒蒿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conopsis horridula Hcok.f.et Thoms.var.racemosa(Maxim.)Prain[M.racemosa Maxim.;M.horridula var.rudis Prain]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总状绿绒蒿 一年生草本,高约40cm。全株被黄褐色或淡黄色坚硬而平展的刺毛,有时刺毛的基部呈紫色。主根长达20cm。茎圆柱形,不分枝。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具柄,长3-8cm;叶片长圆状披针形、披针形至条形,长5-20cm,宽0.7-4.2cm,先端急尖或钝,基部狭楔形,下延至叶柄基部近鞘状,全缘或波状,稀具不规则的粗锯齿,两面绿色,被刺毛;上部茎生叶具短柄至无柄,叶片长圆状披针形,有时条形。花生于茎上部1/3以上的叶腋内,最上部者无苞片,有时生于混生的花葶上;花梗长2-5cm;萼片长圆状卵形,外面被刺毛;花瓣5-8,倒卵状长圆形,长2-3cm,宽1-2cm,天蓝色或蓝紫色,有时红色,无毛;雄蕊多数,花丝丝状,紫色,花药长圆形,黄色;子房卵形,4-6心皮,密被刺毛,花柱圆锥形,具棱,无毛,柱头长圆形。蒴果卵形或长卵形,密被刺毛,4-6瓣自先端开裂至全长的1/3处,宿存花柱长0.7-1cm。种子长圆形,表面具窗格状网纹,花托膨大成盘状。花期5-8月,果期7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0-4900m的草坡、石坡或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甘肃、青海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微苦;涩;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止痛。主肺炎;传染性肝炎;风热头痛;跌打损伤;骨折;关节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1-1.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矮陀陀
- 猪蹄甲
- 紫花地丁
- 八仙过海
- 紫茎
- 野罂粟壳
- 紫弹树
- 浙地黄
- 猪肾
- 安龙香科科
- 八月札
- 紫弹树根皮
- 鼹鼠
- 北风草
- 枳根皮
- 珠儿参叶
- 矮人陀
- 柞木枝
- 柞树皮
- 猪苓
- 枝儿条
- 红背桂
- 鸡爪枝皮
- 九头妖
- 阿魏
- 白千层叶
- 中华胡枝子
- 辐射石豆兰
- 中华短肠蕨
- 白石花
- 野茶子
- 冰凉花
- 半支莲
- 波斯菊
- 波罗蜜树液
- 斑竹根
- 白猪栗
- 鸭公藤
- 半枝莲
- 半边旗
- 银花子
- 半截叶
- 白杜鹃花
- 波棱瓜子
- 饱饭花枝叶
- 紫茎棱子芹
- 巴豆油
- 鸭皂树根
- 壁钱
- 半夏
- 鼠皮
- 雨久花
- 布渣叶
- 白花蛇
- 半边莲
- 雁肉
- 迎春花根
- 白猪栗根
- 扁担杆
- 野芋实
- 白珠树
- 腊瓣花
- 中华石龙尾
- 白苋
- 白背三七茎叶
- 十大功劳根
- 冰片
- 疝气草
- 阳起石
- 白带草
- 半柱花
- 柏树根
- 半夏曲
- 斑茅花
- 变蛋
- 白石英
- 白刺花
- 斑茅
- 野鸦椿根
- 白紫草
- 野花椒根
- 白三七
- 半枫荷
- 斑叶紫金牛
- 鸭儿芹根
- 展花乌头
- 白炭
- 波叶紫金牛
- 白石榴花
- 弓果藤
- 朱砂菌
- 半边钱
- 大叶桉果
- 鹰不扑
- 鸭皂树皮
- 杯菊
- 滨旋花
- 扁豆
- 扁秆藨草
- 野京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