圆叶乌桕
《中华本草》:圆叶乌桕
拼音注音
Yuán Yè Wū Jiù
别名
妹妔。
英文名
root-bark of Roundleaf Tallowtree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大戟科植物圆叶乌桕的叶或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pium rotundifolium Hems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叶,鲜用或晒干。果熟时采摘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圆叶乌桕 灌木或乔木,高达12m。小枝灰白色。叶互生;叶柄长3-7cm,顶端有2腺体;叶片革质,近圆形,长5.5-11cm,宽6-12.5cm,先端圆而有一小凸尖,或有不同深浅凹缺,基部近圆形,全缘。穗状花序顶生;单性,雌雄同序,无花瓣及花盘;雄花花萼杯状,2-3齿状裂,雄蕊2,稀1-3;雌花少数,着生于花序的下部,萼片3,子房卵形,3室,花柱3,中部以下合生。蒴果近球形,直径约1.5cm;种子近三角形,外面被蜡质层。花期5-9月,果期7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坡地、树丛。资源分布:分岂有此理于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近圆形,革质,长5.5-11cm,宽6-11.5cm,基部近圆形,先端圆而有小凸尖;叶柄长3-7cm,顶端有2腺体。蒴果近球形,直径约1.5cm,表面紫褐色。内含种子3枚,种子近三角形,外面被蜡质层。气微,味苦涩。
性味
辛;苦;凉
归经
肺;肝经
功能主治
解毒消肿;杀虫。主蛇伤;疥癣;湿疹;疮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叶,用于风毒,蛇咬伤。果实:用于疮毒、疥癣、湿疹、蛇咬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岩节连
- 爬山虎
- 菜子七
- 印度菩提树皮
- 野绿麻根
- 云南美登木
- 油头草
- 桂竹香
- 圆柏叶
- 樱桃核
- 沙梨
- 岩泽兰
- 鳖甲
- 革叶茴芹
- 岩黄连
- 鸡爪芋
- 原蚕沙
- 虎皮楠
- 顺江木
- 华细辛
- 岩藿香
- 原蚕子
- 火焰草
- 建兰叶
- 原蚕蛾
- 蛤仔壳
- 月桂子
- 亚乎奴
- 毛叶石楠根
- 白鹅膏
- 圆叶白杨树
- 獾骨
- 金丝矮陀陀
- 岩人参
- 圆叶千金藤
- 狗枣猕猴桃
- 夜吹箫
- 榅桲
- 栘枍
- 洋地黄
- 鸡冠参
- 鹤脑
- 岩梭
- 山皮条
- 大叶藜
- 麋角
- 毛扭藓
- 海牛
- 贝子
- 兖州卷柏
- 猕猴桃藤中汁
- 榅桲皮
- 樱桃叶
- 岩白菜素
- 蕹菜根
- 灯笼草
- 走马胎
- 广藤根
- 棕榈花
- 豌豆七
- 山五味子
- 榆树
- 樱桃水
- 化气兰
- 山矾根
- 夜香牛
- 八角乌
- 蚕蜕
- 叶底红
- 崖松
- 异叶米口袋
- 八目鳗
- 夜来香
- 亚泵礴
- 千里找根
- 岩石松
- 茵陈
- 软蒺藜
- 藿香
- 金腰箭
- 岩松
- 雷五加叶
- 铜罗汉
- 夜交藤
- 石蔓藤
- 圆叶娃儿藤
- 崖姜
- 小花琉璃草
- 雄鸡口涎
- 毛苦瓜
- 海粉
- 南藤
- 七星草乌
- 蕨麻草
- 棱子芹根
- 竹实
- 石花
- 薄叶黄芩
- 延羽卵果蕨
- 石斑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