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海鸢尾子
《中华本草》:青海鸢尾子
拼音注音
Qīnɡ Hǎi Yuān Wěi Zǐ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鸢尾科植物青海鸢尾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ris qinghainica Y.T.Zhao采收和储藏:7-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,将果实晒干,打下种子,除去果壳及杂质,再晒干。
原形态
青海鸢尾 多年生密丛草本。植株基部存留折断的裂成毛发状的纤维叶鞘,棕褐色。根茎木质块状;须根绳索状,灰褐色。叶狭条形,长5-15cm,宽2-3mm,先端渐尖;无明显的中脉。花茎甚短,不伸出地面,基部常包有膜质鞘状叶;苞片3枚,对裼,披针形,长6-10cm,宽6-18mm,内含有1-2朵花;花蓝紫色或蓝色,花被管丝状,长达6cm,外花被裂片上部向外反折,内花被裂片长约3cm,直立;雄蕊长达2cm,花柱分枝顶端裂片狭被针状三角形;子房中间略粗。花期6-7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500m以上的高原山坡向阳的草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青海。
性味
微苦;微甘;凉
归经
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驱虫。主肠痈;蛔、蛲虫病;食物中毒泻痢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;或研末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软蒺藜
- 三对节
- 黄蜀葵
- 三块瓦
- 铅霜
- 野猪皮
- 砂茴香子
- 尾叶越橘
- 芜菁子
- 镜面草
- 玉簪花
- 费菜
- 秤杆升麻
- 木本猪毛菜
- 脓见愁
- 虾须草
- 多花猕猴桃
- 马乳
- 对马耳蕨根
- 华中瘤足蕨
- 枳茹
- 白英
- 小草乌
- 鱼虱子
- 鸢尾
- 铁杆地柏枝
- 艾叶
- 走马胎叶
- 祖司麻
- 威灵仙叶
- 小对叶草
- 紫葳茎叶
- 竹节树
- 云南金莲花
- 熊掌
- 萱草嫩苗
- 血余炭
- 蜈蚣萍
- 玉蜀黍
- 万年青根
- 玉兰花
- 小柳拐
- 鲤鱼鳞
- 野梨枝叶
- 盘羊睾丸
- 竹(鼠留)子油
- 囊距翠雀
- 野海椒
- 天目木姜子
- 榔榆皮
- 鸭脚艾
- 微毛柃
- 玉珊瑚根
- 竹叶椒叶
- 菟丝子
- 香加皮
- 隔山消
- 小酒瓶花
- 阔叶赤车使者
- 醉针茅
- 蛤蒌
- 木半夏叶
- 泽藓
- 滇杠柳
- 藏报春花
- 秃疮花
- 山梅花
- 白柳
- 鸱肉
- 绿百合
- 小岩白菜
- 溪黄草
- 斩龙草
- 黑头草
- 滨海前胡
- 石蒜
- 牛藤
- 白杨树根皮
- 椰子壳
- 西洋菜干
- 凤尾铁角蕨
- 红绿草
- 云杉球果
- 刺黄连
- 桃子
- 石蚕
- 水前草
- 素兴花
- 地浆
- 大风子
- 四照花
- 小构树汁
- 钻秆虫
- 雪乌
- 全缘凤尾蕨
- 线叶金鸡菊
- 檵花
- 犁头尖
- 刺楸
- 莲蓬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