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葵苗
《*辞典》:蜀葵苗
拼音注音
Shǔ Kuí Miáo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锦葵科植物蜀葵的茎叶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蜀葵花"条。
性味
《千金·食治》:"味甘,微寒滑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治热毒下痢,淋病,金疮。
①《千金·食治》:"除客热,利肠胃。"
②《本草拾遗》:"叶,烧为末,敷金疮;捣碎,敷火疮;又:叶炙煮与小儿食,治热毒下痢及大人丹痢,捣汁服亦可,恐腹痛即暖饮之。"
③《本草蒙筌》:"理恶疮,散血。"
④《纲目》:"作蔬食,滑窍治淋,润燥易产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6钱;煮食或捣汁。外用: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注意
《医林纂要》:"天行病后忌食。"
复方
①治小便出血:酒腹葵茎灰方寸匕,日二。(《千金方》)
②治小儿口疮:赤葵茎炙干为末,蜜和含。(《圣惠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蜀葵苗
拼音注音
Shǔ Kuí Miáo
别名
葵茎、赤葵茎。
英文名
stem and leaf of Hollyhock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锦葵科植物蜀葵Althaea rosea (L.) Cav. 的茎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lthaea rosea (L.)Cav. [Alcea rosea L.;Althaea sinensis Cav.;A.rosea (L.) Cav.var.sinensis (Cav.) S.Y.Hu]
原形态
蜀葵 二年生直立草本,高达2m。茎枝密被刺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5-15cm,被星状长硬毛;托叶卵形,长约8mm,先端具3尖;叶近圆心形,直径6-16cm,掌状5-7浅裂或波状棱角,裂片三角形或圆形,中裂片长约3cm,宽4-6cm,上面疏被星状柔毛,粗糙,下面被星状长硬毛或绒毛。花腋生,单生或近簇生,排列成总状花序式,具叶状苞片。花梗长约5mm,果时延长至1-2.5cm,被星状长硬毛;小苞片杯状,常6-7裂,裂片卵状披针形,长8-10mm,密被星状粗硬毛,基部合生;萼钟状,直径2-3cm,5齿裂,裂片卵状三角形,长1.2-1.5cm,密被星状粗硬毛;花大,直径6-10cm,有红、紫、白、粉红、黄和黑紫等色;单瓣或重瓣,花瓣倒卵状三角形,长约4cm,先端凹缺,基部狭,爪被长髯毛;雄蕊柱无毛,长约2cm,花丝纤细,长约2mm,花柱分枝多数,微被细毛。果盘状,直径约2cm,被短柔毛,分果爿近圆形,多数,背部厚达1mm,具纵槽。花期2-8月。
生境分布
本种原产我国西南地区,殃各地广泛栽培。
性味
甘;凉
归经
肺;大肠;膀胱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解毒。主热毒下痢;淋证;无名肿毒;水炎烫伤;金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8g:或煮食,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注意
《医林纂要》:天行病后忌食。
复方
①治小便出血: 酒服葵茎灰方寸,日二。(《千金方》)②治小儿口疮: 赤葵茎炙干为末,蜜和含。(《圣惠方》)
各家论述
1.《千金·食治》:除客热、利肠胃。2.《本草拾遗》:叶,烧为末,敷金疮;捣碎,敷火疮;又:叶炙煮与小儿食,治热毒下痢及大人丹痢,捣汁服亦可,恐腹痛即暖饮之。3.《木草蒙筌》:理恶疮,散血。4.《纲目》:作蔬食,滑窍治淋,润燥易产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牛角(角思)
- 沼生水马齿
- 潺槁树
- 浙地黄
- 野凤仙花
- 头顶一支花
- 透明草
- 矮人陀
- 疣果冷水花
- 白千层
- 白叶不翻
- 白杨树根皮
- 叶底红
- 元宝草
- 肾萼金腰
- 一把蔑
- 茨黄连
- 香鼬
- 草苁蓉
- 云南仙人掌
- 黄荆
- 珂
- 南天竹
- 榔榆茎
- 扁青
- 艳山姜
- 石床
- 白仙茅
- 蜘蛛抱蛋
- 竹柏
- 华泽兰
- 猪毛参
- 圆叶乌桕
- 沙棘豆
- 红根草
- 铜锤玉带草
- 华东瓶蕨
- 鸡冠苗
- 绣球防风
- 红茎黄芩
- 刺玫
- 榕树皮
- 单体蕊黄芪
- 红豆
- 黄蜀葵叶
- 跳八丈
- 樟树果
- 榔榆叶
- 家麻树
- 竹砂仁
- 象皮
- 玫瑰茄
- 红川乌
- 豪猪肉
- 血苋
- 羊角藤
- 葛叶
- 铁扇子
- 黑阳参
- 大叶藜
- 锦地罗
- 粤万年青
- 茵芋
- 石蜈蚣
- 瓜馥木
- 八楞麻
- 黄菀
- 白地牛
- 冰球子
- 一把伞
- 蛇婆
- 淡菜
- 青鱼
- 臭蒿
- 大串连果
- 角翅卫矛果
- 朴树皮
- 苎麻花
- 黄花紫丹参
- 撒发
- 七里香
- 辣椒头
- 饱饭花枝叶
- 总状绿绒蒿
- 鱼尾葵叶
- 剑皮树菌
- 萼果香薷
- 野西瓜苗
- 山道年蒿
- 一品红
- 东廧子
- 山漆树
- 山楂
- 异型莎草
- 硫黄菌
- 水红花子
- 柱果木榄果
- 蘘草
- 棠梨
- 地磨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