棠梨
《中华本草》:棠梨
拼音注音
Tánɡ Lí
别名
杜、甘棠、白棠、杜梨、杜棠、野梨、土梨
英文名
Fruit of Birchleaf Pear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1.陆玑《诗疏》:甘棠,今棠梨,赤棠也,与白棠同耳,但子有赤白美恶。子白色为白棠,甘棠也,少酢,清美。赤棠子涩而酢,无味。俗语云,涩如杜是也。2.《救荒本草》:棠梨树,今处处有之,生荒野中。叶似苍术叶,亦有团叶者,有三叉叶者,叶边皆有锯齿,又似女儿茶叶,其叶色颇白。开白花,结棠梨如小楝子大。3.《纲目》:赤者杜,白者棠;或云牝曰杜,牡曰棠;或云涩者杜,甘者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杜梨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yrus betulaefolia Bunge采收和储藏:8-9月果实成熟时采摘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杜梨 乔木,高达10m。枝常具刺;小枝嫩时密被灰白色绒毛,二年生枝条具稀疏绒毛或近于无毛,紫褐色。叶互生,短枝上簇生;叶柄长2-3cm,被灰白色绒毛;托叶膜质,线状披针形;叶片棱状卵形至长卵形,长4-8cm,宽2.5-3.5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,稀近圆形,边缘有粗锐锯齿,幼时两面均密被灰白色绒毛,老叶上面无毛而有光泽,下面微被绒毛或近于无毛。花两性;伞形总状花序,有花10-15朵,总花梗和花梗均被灰白色绒毛,花梗长2-2.5cm;苞片膜质,线形,长5-8mm,两面均被绒毛,早落;花直径1.5-2cm;萼筒外密被灰白色绒毛;萼片5,三角卵形,长约3mm,先端急尖,全缘,内外两面均密被绒毛;花瓣5,宽卵形,长5-8mm,宽3-4mm,先端圆钝,基部有短爪,白色;雄蕊20,花药紫色,长约花瓣之半;花柱2-3,基部微具毛。果实近球形,直径5-10mm,2-3室,褐色,有淡色斑点,基部具带绒毛果梗。花期4月。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-1800m的平原或山坡阳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形状
果实类球形,直径0.5-1.0cm。表面黑褐色,有白色斑点,质硬,果肉薄,褐色。气微,味酸,微甜。
化学成分
果实含糖量19.62%,水分50.93%。叶含绿源酸、异绿原酸、新绿原酸和槲皮素衍生物。又含多量蛋白质。
性味
酸、甘、涩;寒;无毒
归经
肺;肝经
功能主治
敛肺,涩肠,消食。主咳嗽,泻痢,食积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各家论述
1.《纲目》:烧食止滑痢。2.《玉揪药解》:收肠敛肺,止泄除呕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棠梨
拼音注音
Tánɡ Lí
别名
杜、甘棠(《诗经》),杜梨(陆玑《诗疏》),杜棠(《尔雅》郭璞注),野梨(《纲目》),土梨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。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棠梨的果实。
原形态
落叶乔木,高4~10米。树皮灰褐色,纵裂;幼枝黑褐色,被绒毛,有时具刺。单叶互生;菱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,长4~11厘米,宽2~5厘米,先端长渐尖,基部阔楔形,边缘锯齿尖锐,上面深绿色,无毛,下面睛绿色,初时有绒毛;叶柄长2~5厘米。花白色,直径2~3.3厘米,先叶开放,8~10朵,成伞房花序;花梗长1~2.5厘米;花萼5裂,裂片披针形,有密绒毛;花瓣5,倒卵形。先端圆形,基部狭小;雄蕊多数;花柱2~3。梨果球形,直径1~1.6厘米,褐色,有白色斑点,萼脱落。花期4~5月。果期10月。
本植物的枝叶(棠梨枝叶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生境分布
野生于荒郊、山脚、路边或道旁。分布江苏、浙江、湖北、江西、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山西,甘肃、陕西、辽宁等地。
化学成分
果实含糖量19.62%,水分50.93%。叶含绿原酸、异绿原酸、新绿原酸和槲皮素衍生物。又含多量蛋白质。
性味
酸甘,寒。
①《救荒本草》:"味甘酸。"
②《纲目》:"酸甘涩,寒,无毒。"
③《玉楸药解》:"味酸,性涩微寒。"
归经
《玉楸药解》:"入手太阴肺、足厥阴肝经。"
功能主治
敛肺,涩肠。治咳嗽,泻痢。
①《纲目》:"烧食止滑痢。"
②《玉楸药解》:"收肠敛肺,止泄除呕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荠菜子
- 博落回
- 萱草
- 蛤蟆草
- 天青地白
- 蘽根
- 越瓜
- 牛心果
- 南方红豆杉
- 驼乳
- 鼍肉
- 万丈深茎叶
- 铁马豆
- 野葡萄根
- 铁灯台
- 铜牛皮
- 铁破锣
- 铁草鞋
- 铜锤玉带草
- 乌口树
- 铁苋菜
- 铁钉菜
- 铁鞭草
- 铜锣七
- 铁轴草
- 鲐鱼
- 铜钱细辛
- 铁棒锤
- 铁浆
- 铁线透骨草
- 铜钱麻黄
- 铜绿
- 铜钱菌
- 铁罗汉
- 铁色箭
- 铜皮
- 鹈鹕嘴
- 萼果香薷
- 腊雪
- 酱
- 罗锅底
- 绣球防风
- 白云瓜
- 金雀根
- 大避债蛾
- 金露梅
- 铁扇子
- 梧桐子
- 碗花草
- 瓮菜癀
- 衣鱼
- 露兜竻蔃
- 黄木耳
- 肥荚红豆
- 淡味当药
- 撒发
- 葛叶
- 土附子
- 罗汉松根皮
- 野灯草
- 白千层
- 饿蚂蝗
- 高山栲
- 疔毒草
- 榔榆皮
- 青鱼胆
- 过岗龙
- 枫香寄生
- 残槁蔃
- 大蛇药
- 黑果拨毒散
- 豹子眼睛花
- 水甘草
- 矮陀陀
- 老鹤草
- 金线鱼
- 山鸡蛋
- 莲须
- 膜蕨囊瓣芹
- 刺龙牙
- 地笋
- 榕树皮
- 龙利叶花
- 鳙鱼头
- 红花山牵牛
- 粗叶卷柏
- 白英
- 树火麻
- 空筒泡
- 榔榆茎
- 船盔乌头
- 虎睛
- 六月青
- 龙珠子
- 小叶桑根
- 广金钱草
- 酸模叶橐吾
- 大肺经草
- 白叶藤
- 鸱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