鲐鱼
《中华本草》:鲐鱼
拼音注音
Tái Yú
别名
鲐、鲭、青花鱼、油胴鱼、鲐巴鱼、油筒鱼、青川、青占、花鱼鳀、花鲱
英文名
Mackerel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鲭科动物鲐鱼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neumatophorus japonicus (Houttuyn).采收和储藏:常年均可捕捞,去除内脏,洗净鲜用。
原形态
鲐鱼,体纹锤形,较壮稍侧扁,一般长35-40cm,大者达60cm。头中大,圆锥形。吻稍尖。眼大,上侧位,脂眼睑发达。口大,两颌等长,各具一列细牙,犁、腭骨亦有牙。前鳃盖骨及鳃盖骨后缘均光滑。鳃孔大,鳃耙(13-15)+(26-28)。体被细小圆鳞,胸部鳞较大。侧线完全,位偏背方。略呈波形,侧线鳞205-235。背鳍Ⅸ,Ⅰ-10-11,两背鳍相距较远,鳍棘细弱,第2棘最长。臀鳍Ⅰ-11与第2背鳍同形,均较小,后方均各有56小鳍。各有2条小隆起嵴。头顶部黑色,体背青绿色。背侧有深蓝色不规则斑纹,腹部银白色。背鳍、胸鳍、尾鳍均灰褐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为远洋暖水性中上层鱼类。食性广,可食桡足类、虾类、头足类及小鱼等。生殖期4-7月,分批产卵,怀卵量50万-180万粒,卵浮性,径0.95-1.25mm,有油球1个。产卵后鱼群分散索饵,入秋后自南而北向外海回游越冬。资源分布:我国沿海均有分布。
化学成分
1.全鱼每500g可食部分占62%,蛋白质66.3%,脂肪22g,糖类0.3g,灰分3.4g,钙62mg,磷700mg,铁6.2mg,硫胺0.9mg,核黄素0.9mg,烟酸30mg。含组胺4.14mg/g。冰鲜鱼含组胺2.16mg/g,鱼松含组胺3.13mg/g。[br]2.每100g肉中含蛋白质21.4g,脂肪7.4g,糖类0.1g,灰分1.1g,钙20mg,磷226mg,铁2.0mg,维生素B1 0.03mg,维生素B2 0.29mg,烟酸9.7mg。红肉含细胞色素 C 0.0138%,维生素 B 64.6-5.42/g,水解蛋白产率25%,肉中含三甲铵氧化物timethyamine oxide),组氨酸(nistidin) 4.82g/kg,鹅肌肽(anserin) 2.70g/kg,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(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),尿酸(uricacid)。在室温贮藏过程中可检出甲胺、二甲胺、三甲胺、异丁胺、丙胺、异戊胺(isoamyl amine)。胆碱(choline)。含挥发性酸,如甲酸、丙酸、乙酸、异乙酸。含组织蛋白酶(cathepsin)。[br]3.脂类中脂肪酸,于五月至二月间 C18:O、C18 : 1、C20 :8 含量分别为14.5-21.4%、11.6-28.4%,21.5-37.6%亦含 C20 :5、C22 :5、C22 :6、C20 :3 脂肪酸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归经
脾、肺二经
功能主治
滋补强壮。主脾胃虚弱;消化不良;肺痨虚损;神经衰弱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100-200g。
各家论述
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肉有滋补强壮之功能。主治胃肠道疾病、肺痨虚损、神经衰弱等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水将军
- 水茄冬叶
- 水凤仙
- 密褶红菇
- 水榕木根
- 五倍子内虫
- 水茄冬子
- 小红袍
- 水红袍
- 小红人
- 吴萸叶五加
- 小金挖耳
- 五月霜
- 石南
- 石参
- 葛粉
- 石链子
- 石楠叶
- 省藤
- 石斛露
- 乌脚枪
- 甘西鼠尾
- 茯神
- 崇澍蕨
- 翡翠
- 茯苓
- 铁仔
- 鸡头
- 马草
- 瓦韦
- 广东金钱草
- 鸡血
- 午香草
- 小花清风藤
- 五色梅花
- 广西十大功劳
- 密枝问荆
- 川滇大黄土
- 沉香曲
- 楮叶
- 水牛角浓缩粉
- 冥楂
- 小石韦
- 栝楼子
- 水折耳
- 水芋
- 水接骨丹
- 水案板
- 水榆果
- 水晶花
- 甘木通
- 鳗鲡
- 桃叶
- 麻花
- 帽兰
- 真藓
- 菊苣
- 锡
- 血竭
- 蟹
- 继木[檵木]
- 地乌
- 蒺藜
- 菊芋
- 蜥蜴
- 多头风轮菜
- 地榆
- 菱
- 稷米
- 藜芦
- 大山黧豆
- 环维黄杨星D
- 菱叶山蚂蝗
- 剑叶铁角蕨
- 蓝桉
- 裂蹄
- 海马
- 赖草
- 假蒟
- 蓝茶
- 海鲶
- 地胆
- 喜树
- 狐肝
- 白花夏枯草
- 地沙
- 莱菔
- 葎草
- 西桦
- 椴叶独活
- 地笋
- 胡荽
- 地柏
- 西瓜
- 灰蓟
- 地瓜
- 蕗蕨
- 地菍
- 地柑
- 菊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