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澍蕨
《中华本草》:崇澍蕨
拼音注音
Chónɡ Shù Jué
英文名
Harland's Chien Fern
出处
始载于《植物分类学报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乌毛蕨科植物崇澍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hienioperis harlandii (Hook. )Ching[Woodwardia harlandii Hook.]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收,去须根和叶柄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40-60cm。根茎长而横走,黑褐色,密被棕褐色、披针形鳞片。叶远生,近二型;营养叶较小,叶柄长约20cm,禾秆色或基部褐禾秆色,基部被狭披针形鳞片,向上光滑,上面有1条纵沟;叶片通常三裂,少有为披针形单叶;孢子叶较大,叶柄长20-50cm;叶片阔卵形,厚纸质,长20-30cm,宽15-20cm,不缩狭,二回羽状深裂;羽片10-20对,互生,斜向上,无柄,阔披针形,下部羽片带状披针形,长10-20cm,宽4-8cm,顶端渐尖,基部沿叶轴下延成狭翅,全缘或向顶部有疏细齿;叶脉上面不明显,下面可见,沿中脉两侧各有一行长圆形的网眼,向外为多角形的斜上网眼。孢子囊群线形或长圆形,生于中脉两侧的一行网脉一侧,与中脉平行;囊群盖线形,革质,开向中脉或侧脉,成熟时向外反卷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1200m的林下或沟谷湿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苦;凉
归经
肾经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。主风湿痹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浸酒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茎:有祛风除湿的功能。用于关节酸疼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美花风毛菊
- 西藏桃叶珊瑚果
- 红靛
- 叩头虫
- 胡萝卜叶
- 宽叶紫萁
- 隔山香
- 古山龙
- 豆豉草
- 大叶井口边草
- 四季春
- 蜈蚣萍
- 小一口血
- 大叶凤仙花
- 檀根
- 狸尾草
- 峨嵋耳蕨
- 棠梨枝叶
- 饴糖
- 红花岩黄芪
- 大粘药
- 地棠花
- 紫绿草
- 萍蓬草根
- 没药
- 小漆树
- 车桑仔
- 菱叶
- 铁马鞭
- 酸浆根
- 白梅
- 野高粱
- 牛腰子果
- 青葙
- 猪靥
- 紫葳根
- 细轴荛花
- 小金樱子
- 破碗掌脚树
- 马桑寄生
- 宽叶杜香
- 爬山猴
- 短柄五加
- 大叶藤
- 小柿子叶
- 两栖蓼
- 蒙自赤杨
- 蛋不老
- 革耳
- 黑海参
- 海通
- 嫁(虫戚)
- 大鳞毛蕨
- 小红袍
- 樱桃根
- 大青盐
- 李根
- 新疆卫矛
- 石瓜子莲
- 撒发
- 虎掌草叶
- 尖顶地星
- 柠条籽
- 糖橘红
- 水八角莲
- 赤茯苓
- 黑骨走马
- 枳椇根
- 六月寒
- 槐叶苹
- 铜罗汉
- 荠苎
- 羊吊钟
- 曲花紫堇
- 鹅脚板根
- 枪花药
- 秋海棠果
- 咖啡
- 水紫菀
- 白鹇
- 香蕈
- 阿尔泰瑞香
- 矮杨梅
- 无名异
- 雀榕叶
- 铁杆蒿
- 猬脑
- 血人参
- 红豆七
- 旋花苗
- 铁角凤尾草
- 蛤蟆草
- 黄颡鱼
- 香芋
- 大花石上莲
- 芒小米草
- 香附
- 油茶叶
- 黑塔子叶
- 腐婢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