檀根
《中华本草》:檀根
拼音注音
Tán Gēn
英文名
Root-bark of Hupeh Rosewood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1.《本草拾遗》:檀树,取其皮和榆皮食之可断谷。又有一种,叶如檀,高五、六尺,生高原,花四月开,色正紫,亦名檀,根如葛。2.《本草图经》:檀木,生江淮及河朔山中。其木作斧柯中者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黄檀的根或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albergia hupeana Hance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切碎晒干。
原形态
黄檀 乔木,高10-17m。树皮灰色。奇数羽状复叶,互生,长15-25cm,叶轴及小叶柄有疏柔毛;托叶早落,小叶片9-11,长圆形或宽椭圆形,长3.5-5.5cm,宽1.5-3cm,先端钝,微缺,基部圆形。圆锥花序顶生或生在上部叶腋间;花梗有锈色疏毛;花萼钟状,萼齿5,不等长,最下面一个披针形,较长,上面2个宽卵形,连合,两侧2个卵形,较短,有锈色柔毛;花冠淡紫色或白色,瓣片基部有长爪,旗瓣圆形,先端微缺,雄蕊10个,为二体,(5)﹢(5);子房有柄,柱头头状。荚果长圆形,扁平,长3-7cm,有种子1-3颗。花期7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多石的山坡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西南及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黄檀树皮含黄酮类化合物:右旋来欧卡品(leiocarpin),左旋来欧辛(leiocin),芹菜素(apigenin),异鼠李素(isorhamnetin),三萜糖甙:3β,22β-二羟基-12-齐墩果烯-29-酸-3-O-α-L-吡喃鼠李糖基-(1→2)-β-D-吡喃半乳糖基-(1→2)-β-D-吡喃葡萄糖醛酸甙[3β,22β-dihydroxyolean-12-en-29-oic acid-3-O-α-L-rhamnopyranosyl-(1→2)-β-D-galactopyranosyl-(1→2)-β-D-glucuronopyranosiduronic acid],3β,21β,22β-三羟基12-齐墩果烯-29-酸-3-O-α-L-吡喃鼠李糖基-(1→2)-β-D-吡喃半乳糖基-(1→2)-β-D-吡喃葡萄糖醛酸甙[3β,21β,22β-trihydroxyolean-12-en-29-oic acid-3-O-α-L-rhamnopyranosyl-(1→2)-β-D-galactopyranosyl-(1→2)-β-D-glucuronopyranosiduronic acid]及槐花皂甙Ⅲ(kaikasaponinⅢ)。
性味
辛苦;平;有小毒
归经
心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止血消肿。主疮疖疔毒,毒蛇咬伤,细菌性痢疾,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各家论述
《本草拾遗》:主疮疥,系虫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檀根
拼音注音
Tán Gēn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黄檀的根皮。
原形态
黄檀,又名:檀、水檀(《本草拾遗》),望水檀(《群芳谱》)。
乔木,高7~20米。树皮暗灰色,粗糙而成薄片剥落;小枝绿灰色,平滑无毛.有皮孔。单数羽状复叶,互生;小叶7~13,总叶柄圆筒状,平滑无毛;小叶倒卵形,长4厘米左右,宽2厘米许,先端微凹,基部圆形,表面暗绿色,有光泽,背面带蓝绿色,有网脉,两面平滑无毛,具有短柄。花黄色,很小,成顶生或腋生的圆锥花序;萼钟状,5裂,被有绢状灰色短柔毛;花冠蝶形,旗瓣圆形,先端微缺;雄蕊10,下部连合为一体,花丝上部分离;子房平滑无毛,具有短柄,胚珠3颗,花柱甚短,柱头头状。荚果带状扁平,先端微尖,长达8厘米,宽1厘米以上,平滑无毛,内含肾形种子1~3颗。花期7月。果期8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长于山坡、溪边及山沟旁边的林地。分布江西、河南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山东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①《本草拾遗》:"有小毒。"
②《纲目》:"辛,平,有小毒。";
功能主治
《本草拾遗》:"主疮疥,杀虫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海菜
- 沙糖木
- 蜈蚣藤
- 万丈深茎叶
- 粗腿羊肚菜
- 小叶寄树兰
- 水锦树
- 石笔海胆
- 石链子
- 葫芦巴
- 杨梅叶
- 鹊
- 大白顶草
- 锯齿王
- 双肾子
- 串铃
- 刺果苏木
- 苦荞头
- 柠檬皮
- 水玉簪
- 双肾藤
- 沙枣树皮
- 鳖血
- 山稗子
- 桔梗
- 瑞香根
- 高粱
- 七叶一枝花
- 黑头草
- 小铜锤
- 刺葡萄
- 鸭跖草
- 广藤根
- 黄连
- 大百解薯
- 红瑞木
- 冷蕨
- 东廧子
- 草乌头
- 草木灰
- 石吊兰
- 黄毛山牵牛
- 叶上花
- 象皮木
- 藏荆芥
- 单花芥
- 扁轴木
- 越橘叶
- 太白丽参
- 复叶披麻草根
- 黄藨根
- 盾叶莓
- 阿尔泰瑞香
- 野灯草
- 皮袋香
- 升麻草
- 黄水枝
- 石头菜
- 赪桐叶
- 白沙虫药
- 刺梨叶
- 北沙参
- 海盘车
- 须叶藤
- 鹅喉管
- 刺楸
- 裂叶秋海棠
- 白饭树根
- 鸡嗉子
- 南烛根
- 须叶藤叶
- 茉莉
- 湖北贝母
- 蓖麻子
- 刺梨花
- 莿(木冬)
- 竹节参
- 老鼠耳
- 圆叶野扁豆
- 刺黄柏
- 绵参
- 两指剑
- 网眼瓦韦
- 美丽胡枝子
- 鲐鱼
- 红花山牵牛
- 百足藤
- 毛葡萄叶
- 防风
- 韭菜莲
- 建兰叶
- 黑腺珍珠菜
- 荩草
- 大草乌
- 杉子
- 隔山消
- 葡萄
- 白淋草
- 臭草
- 苜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