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红袍
《中华本草》:小红袍
拼音注音
Xiǎo Hónɡ Páo
别名
五叶藤、五月藤、地星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普渡天胡荽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ydrocotyle handelii Wolff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6-30cm。匍匐茎短;茎直立或平卧上升,细弱,无毛,不分枝。叶互生;叶柄细弱,长3.5-13cm;叶片草质,心状圆形,长2-4cm,宽4-6cm,5-7裂,裂口深达中部以下,几成直角;中间裂片卵状披针形,中部与下部近等宽,边缘疏生不整齐锯齿,齿直立或稍向外糨;两侧裂片略短于中间裂片;表面深绿色,密被粗伏毛,背面淡绿色,平滑无毛;叶脉掌状。伞形花主邓单生于茎顶,与叶对生或腋生;小总苞片细小,略呈紫褐色;小分辩率形花序有花20-28;花白色;花瓣卵形;花柱于果熟时向外反曲。果实心状卵形,长约1.2mm,宽约2mm。花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350m左右的山坡、路旁、林边、草地等阴湿地区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:本品多皱缩,茎细弱而弯曲,光滑无毛,长16-30cm,不分枝。叶互生,多皱缩,完整叶呈心状圆形,长2-4cm,宽4-6cm,5-7裂,中间裂片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边缘疏生不整齐的锯齿,表面通常深绿色,密被粗伏毛,背面淡绿,平滑无毛;叶脉掌状,基部有毛;叶柄细弱,长3.5-13cm。质脆。气微,味淡。
性味
味苦;辛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活血止痛;截疟。主风湿痹痛;肢体麻木;小儿喘咳;跌打肿痛;骨折;疟疾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黑山蔗
- 铁扫帚
- 剪草
- 芭蕉花
- 红楤木
- 百眼藤
- 异株百里香
- 苕叶细辛
- 黄连
- 猪肚
- 杠香藤
- 铜牛皮
- 铁草鞋
- 刺海松
- 强威生草
- 石链子
- 铜锤草根
- 鲇鱼
- 透茎冷水花
- 蒙自赤杨
- 羊耳蒜
- 药用狗牙花
- 杨梅叶
- 铁筷子
- 糙叶树
- 滴水珠
- 短柄南蛇藤根
- 孩儿草
- 可爱花
- 青葙
- 阿尔泰瑞香
- 石龙子
- 铁罗汉
- 铁杆地柏枝
- 落霜红
- 大叶钓樟
- 兔肝
- 四棱杆
- 手参
- 华中瘤足蕨
- 白芷
- 粟米草
- 兰花叶
- 海螺厣
- 雪见草根
- 铁落
- 蘽根
- 盐麸叶
- 狗爪樟
- 牡蒿
- 石羊菜
- 疳积草
- 节节花
- 猪耳掌
- 莲座蓟
- 双肾子
- 榆树
- 柳絮
- 小三棵针
- 黑风散
- 肉苁蓉
- 大花美人蕉
- 鹅管石
- 山鸡蛋
- 鼠牙半支
- 木半夏根
- 网眼瓦韦
- 三花枪刀药
- 霜红藤
- 地骨皮
- 展枝唐松草
- 头花杜鹃
- 玳瑁
- 看麦娘
- 硬水黄连
- 鸡血七
- 鱼鳔
- 冰
- 天香炉
- 白金古榄
- 海芋
- 黑色鳞毛蕨根
- 美丽风毛菊
- 天仙藤
- 冰草根
- 银老梅
- 木香子
- 冠果草
- 栗树皮
- 万寿菊
- 王瓜根
- 紫藤子
- 匙羹藤
- 竻苋菜
- 圆叶母草
- 芭蕉叶
- 催乳藤
- 车前
- 缅茄
- 绿包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