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色梅花
《中华本草》:五色梅花
拼音注音
Wǔ Sè Méi Huā
英文名
Flower of Common Lantana
出处
出自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马鞭草科植物马缨丹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antana camara L.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。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马缨丹,直立或蔓性灌木。植株有臭味,高1-2m,有时呈藤状,长可达4m 。茎、枝均呈四方形,有糙毛,常有下弯的钩刺或无刺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约1cm;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,长3-9cm,宽1.5-5cm,基部楔形或心形,边缘有钝齿,先端渐尖或急尖,表面有粗糙的皱纹和短柔毛,背面具小刚毛,侧脉约5对。头状花序腋生,花序直径 1.5-2.5cm;花序醒粗壮,长于顺柄;苞片披针莆,长为花萼的1-3倍,有短柔毛;花萼筒状,先端有极短的齿;花冠黄色、橙色、粉红色至深红色,花冠管长约1cm,两面均有细短毛,直径4-6cm;雄蕊4,内藏果实圆球形,成熟时紫黑色。全年开花。
化学成分
含挥发油0.07%(干重)。其主要成分为葎草烯(Humulene)、α,γ-松油烯(α,γ-Terpinene)、α,β-蒎烯(α,β-Pinene)和对-聚伞花素(P-Cymene)等。另含花色甙类色素。
性味
甘淡;凉
归经
肺;肝;肾经
功能主治
清凉解毒;活血止血;润肺止咳;解暑热。主肺痨吐血;伤暑头痛;腹痛吐泻;阴痒;湿疹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-3钱。外用:煎水洗。
各家论述
1.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止血。2.江西《草药手册》:活血,清凉解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五色梅花
拼音注音
Wǔ Sè Méi Huā
出处
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马鞭草科植物马缨丹的花。全年可采。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五色梅"条。
性味
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甘淡,凉。"
功能主治
清凉解毒,活血止血。治肺痨吐血,伤暑头痛,腹痛吐泻,阴痒,湿疹,跌打损伤。
①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止血。"
②江西《草药手册》:"活血,清凉解毒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。外用:煎水洗。
复方
①治腹痛吐泻:鲜马缨丹花十至十五朵,水炖,调食盐少许服;或干花研末二至五钱,开水送服。
②治跌打损伤:马缨丹鲜花或鲜叶捣烂,搓擦患处,或外敷。
③治湿疹:马缨丹干花研末一钱,开水送服。外用鲜茎叶煎汤浴洗。(①方以下出《福建中草药》)
④治小儿嗜睡:马缨丹花三钱,葵花二钱。水煎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一叶萩
- 莲雾
- 豆列当
- 青龙藤
- 腊雪
- 早禾树
- 慈姑花
- 直立百部
- 宽叶紫萁
- 福建胡颓子叶
- 井口边草
- 山丹
- 黍米
- 三叶木蓝
- 毛轴碎米蕨
- 五指山参叶
- 含羞草
- 双肾藤
- 郁金香根
- 灰栒子
- 牛奶浆根
- 红土子
- 牛耳枫枝叶
- 咳嗽草
- 狸肉
- 大金银花
- 天目木姜子
- 螲蟷
- 六月青
- 梳篦叶
- 苏铁叶
- 枳壳
- 鹰骨
- 止血扇菇
- 竹(鼠留)子油
- 梦花
- 黑老虎
- 陈冬菜卤汁
- 叶上花
- 美味牛肝
- 红木耳
- 南天仙子
- 黄瓜子
- 藤五加
- 大叶香薷
- 河乌
- 珠儿参叶
- 枳茹
- 醋林子
- 滇绣球
- 炮仗花
- 竹象鼻虫
- 竹叶吉祥草
- 黄龙藤
- 防己
- 水团花根
- 青箭
- 唐古特马尿泡
- 红须须
- 四大天王
- 长前胡
- 兔儿风
- 土丹参
- 蓖麻油
- 黄藤
- 红钉耙藤
- 海鳗胆
- 荛花
- 黄海葵
- 红胡豆七
- 荚蒾根
- 土当归
- 柳叶亚菊蒿
- 刺藜
- 绛梨木子
- 热痱草
- 昆明鸡血藤
- 钗子股
- 马牙七
- 鄂西粗筒苣苔
- 羚羊角
- 孩儿草
- 膜蕨囊瓣芹
- 山樱桃
- 薄荷脑
- 麻皮
- 紫玉簪根
- 獭肝
- 二仙桃
- 小罗伞
- 红葵
- 金丝带
- 土圞儿
- 野马蹄草
- 四脚蛇
- 紫椴
- 吊罗果
- 赤扬
- 牦牛胆结石
- 大千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