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麦子
《中华本草》:野麦子
拼音注音
Yě Mài Zi
英文名
seed of Wild oat
出处
出自《重庆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野燕麦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Avena fatua L. 2.Avena fatua L.var.glabrata Peterm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脱壳取出种子,晒干。
原形态
1.野燕麦 一年生草本。秆直立,光滑,高60-120cm,有2-4节。叶鞘光滑或基部有毛;叶舌透明膜质,长1-5mm;叶片扁平,长10-30cm,宽4-12cm,微粗糙,或表面及边缘疏被柔毛。圆锥花序顶生,长10-25cm,分枝有棱角;小穗长18-25mm,有2-3朵小花,其柄弯曲下垂,先端膨胀;小穗轴密被淡棕色或白色硬毛,其节脆硬,多断落;颖草质,几相等,通常有9脉;外稃质地坚硬,第1外稃长15-20mm,背面中部以下常有较硬的毛,芒自外稃中部稍下处伸出,长2-4cm,膝曲,芒柱棕色,扭转;雄蕊3,子房无毛。颖果被淡棕色柔毛,腹面具纵沟,长6-8mm。花、果期4-9月。 2.光稃野燕麦 本种形态与野燕麦基本相似,主要区别在于:外稃光滑无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野燕麦生于荒芜田野。 2.光稃野燕麦生于山坡草地、路旁及农田中。资源分布:1.野燕麦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。 2.光稃野燕麦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。
性味
甘;温
功能主治
补心止汗。主虚汗不止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野麦子
拼音注音
Yě Mài Zi
出处
《重庆草药》
来源
为禾本科植物野燕麦的种子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燕麦草"条。
性味
甘,温,无毒。
功能主治
温补,治虚汗不止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柳叶绣球菊
- 银灰旋花
- 乌桕木根皮
- 柳叶见血飞
- 忽布筋骨草
- 刺齿凤尾蕨
- 匐地风毛菊
- 乌头附子尖
- 柳叶斑鸠菊
- 栗柄金粉蕨
- 伏毛山豆根
- 扇叶人字果
- 复叶披麻草根
- 漏斗瓶蕨
- 华东瓶蕨
- 吕宋楸毛
- 凤眼果树皮
- 刺黄柏茎叶
- 凤眼果壳
- 刺楸树根
- 榄仁树皮
- 万寿菊叶
- 甘西鼠尾
- 工布乌头
- 崇澍蕨
- 抚松乌头
- 广西十大功劳
- 广东金钱草
- 广西九里香根
- 广东万年青
- 梨
- 白克马叶
- 川滇大黄土
- 越西川木香
- 冰草根
- 鸭脚罗伞
- 刺李
- 木鳖子根
- 栗叶
- 慈姑
- 栗子
- 刺榆
- 壶卢
- 刺梨
- 护耳草
- 楝花
- 合子草
- 楮叶
- 梨枝
- 橄榄
- 栝楼
- 刺栗子
- 葛粉
- 律草
- 穞豆
- 山蒟
- 栾樨
- 杉子
- 师实
- 山蜡梅
- 簕苋菜
- 匙叶草
- 刺玫果
- 刺黄连
- 刺竹笋
- 刺竹茹
- 刺竹叶
- 华泽兰
- 甘木通
- 催产草
- 山萩
- 栗树根
- 痢止草
- 漏斗菜
- 榧枝叶
- 流苏子根
- 栝楼子
- 曾青
- 栝楼皮
- 兰花石参
- 蘑菇
- 砗磲
- 蜜蜡
- 苜蓿
- 虎牙
- 大鲵
- 大蓟
- 虎刺
- 蘼芜
- 茉莉
- 虎骨
- 刺菠
- 马勃
- 葫芦
- 马棘
- 虎肚
- 马乳
- 梅
- 蚂蚁
- 荷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