骆驼肉
《中华本草》:骆驼肉
拼音注音
Luò Tuo Ròu
英文名
Camel as food
出处
出自《日华子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melus bactrianus ferus Przewalski
原形态
双峰驼,为大型偶蹄类之一,体重可达500kg。比马高大,颈长弯曲如鹅颈,头较小,耳短小。鼻能开闭。颈有毛,背有双峰如鞍,上唇中裂如兔唇,下唇较长。四肢细长,足大有盘。尾短。胼胝体全身区7块,其中胸部1块,前肢4块,后肢2块。里生驼,肉峰较小,毛短,掌狭。体被细密软的绒毛即驼绒,一般为沙黄褐棕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野驼栖息于荒漠的沙漠地带。耐寒暑饥渴,以灌丛和半灌丛的盐碱植物为食。常季节性适徙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新疆东南部、甘肃、青海、内蒙古。
化学成分
双峰驼鲜肉的氨基酸含量:精氨酸(arginine)15.85-30.89%,谷氨酸(glutamic acid)9.2-95mg%,苏氨酸(threonine)7.5-23.6mg%,丙氨酸(alanine)34.5-60.2mg%,脯氨酸(proline)2.06-6.55mg%,酪氨酸(tyrosine)0.6-21.53mg%,色氨酸(tryptophane)0-24.6mg%,蛋氨酸(methionine)0-13.11mg%,缬氨酸(valine)5.2-18.2mg%,亮氨酸(leucine)1.5-28.88mg%。含肌甙-5-磷酸(inosine-5-monophosphate),铜等。
性味
味甘;性温
归经
脾经
功能主治
补气血;壮筋骨;润肌肤。主外病虚损;顽麻风痹;肌肤不泽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100-200g。
各家论述
1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风,下气,壮筋力,润皮肤。2.《医林纂要》:益气血,壮筋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骆驼肉
拼音注音
Luò Tuo Ròu
出处
《日华子本草》
来源
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肉。
性味
甘,温。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温。"
②《纲目》:"甘,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风,下气,壮筋力,润皮肤。"
②《医林纂要》:"益气血,壮筋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木瓜核
- 驴蹄
- 木虾公
- 驴断肠
- 驴毛
- 鬣羚角
- 鲤鱼目
- 梅
- 梦花
- 母猪藤
- 密纹薄芝
- 明萼草
- 木半夏根
- 木棉根
- 雷公连
- 木薯
- 毛叶巴豆树
- 密毛桃叶珊瑚叶
- 兰香草
- 母猪半夏
- 半枝莲
- 伽蓝菜
- 盆架树
- 冰糖
- 毛冬瓜根
- 千金子
- 假酸浆花
- 棉花
- 母猪藤根
- 菊架豆
- 密花角蒿
- 骆驼毛
- 杧果核
- 鬣羚骨
- 木蓝
- 驴头
- 木豆叶
- 木香花
- 檰芽
- 墨
- 密叶天胡荽
- 木棉皮
- 木莲果
- 鲮鲤
- 密毛桃叶珊瑚根
- 木本猪毛菜
- 木香子
- 毛八角莲
- 密花草
- 木芙蓉花
- 露珠香茶菜
- 红毒茴
- 鲤鱼齿
- 明党参
- 木奶果
- 木蜡树叶
- 驴打滚儿草
- 驴耳朵草
- 墨地
- 人指甲
- 骆驼蓬
- 密花山矾
- 驴脂
- 鳞叶藓
- 木天蓼
- 毛叶白粉藤根
- 密毛桃叶珊瑚果
- 曼陀罗叶
- 鳞片水麻
- 鳞瓦韦
- 木本远志
- 帽兰
- 厚叶牛耳草
- 花蝴蝶根
- 甘青铁线莲
- 梅花草
- 山矾叶
- 花叶矮沱沱
- 小果栀子
- 冲天果
- 除虫菊
- 三角草
- 大叶金锦香
- 芡实叶
- 梧桐根
- 捆仙丝
- 蒿枝七
- 木姜花
- 多蕊蛇菰
- 四大天王
- 澄茄子
- 血水草根
- 勒鱼
- 鳞花草
- 裂果卫矛
- 黄海葵
- 粗灰钉
- 鹅掌揪根
- 秋木瓜
- 钱针万线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