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罗勒
《中华本草》:圣罗勒
拼音注音
Shènɡ Luó Lè
别名
神罗勒、九层塔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圣罗勒的带根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cimum sanctum L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圣罗勒,半灌木,高可达1m。茎直立,基部木质化,被平展的疏柔毛。叶对生,叶柄长1-2.5cm,被平展疏柔毛;叶片长圆形,长2.5-5.5cm,宽1-3cm,先端钝,基部楔形或近圆形,边缘具浅波状锯齿,两面被微柔毛及腺点。轮伞花序通常具6朵花,组成有间隔的总状花序,长6-8cm,顶生和腋生,被平展疏柔毛;苞片心形,先端骤然短渐尖,基部浅心形,外面被微柔毛;花萼钟形,长2.5mm,外面被柔毛及腺点,萼齿5,上唇3齿,中齿最大,扁宽卵圆形,先端骤然匀尖,边缘稍下延,侧齿宽三角形,先端微刺尖,下唇2齿,披针形,先端刺尖,果时花萼增大,长达6mm;花冠白或粉红色,长约3mm,唇片外面略被微柔毛,上唇宽大,4裂,下唇长圆形;雄蕊4,二强,伸出花冠年;子房4裂,花柱超出雄蕊,柱头2裂;花盘具4齿。小坚果卵圆形,褐色,有具腺穴陷,基部有小白色果脐。花期2-6月,果期3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干燥沙质草地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海南。
化学成分
叶含胡萝卜素(β-carotene),甾体(sterol),脂肪酸(fatty acid)和精油,其中主要含丁香油酚(eugenol),甲基丁香油酚,丁香烯(caryohphyyene),熊果酸(ursolic acid)。[br]果汁中含-4-羟基-7,8-二氢-β-紫罗兰醇(4-hydroxy-7,8-dihydro-β-ionol)。
药理作用
叶子中分离得到的熊果酸以1mg/ml、10mg/ml、100mg/ml剂量预先给经,对化合物48-80诱导的肠系膜巨噬细胞脱颗粒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,对腹腔巨噬细胞组释放也有同样的抑制作用。因此,该经合物可能有抗过敏作用。不同部位得到的精油在6种真菌和4种细菌的试验中表面出较强的抗菌、抗真菌活性。其中丁香油酚和甲基丁香油酚抗微生物作用较强。
功能主治
止痛;平喘。主头痛;哮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;或研末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三枝叶
- 三出叶委陵菜
- 假木通
- 黄缅桂
- 三台红花
- 吉丁虫
- 黄龙须
- 绒毛诃子
- 九层风
- 三十六荡
- 黄羊角
- 三叶委陵菜
- 假黄麻
- 黄花岩松
- 剑叶玉簪
- 剑叶耳草
- 黄荆根
- 黄皮树皮
- 交让木
- 三分丹
- 假山皮条
- 假耧斗菜
- 黄芪
- 假连翘
- 黄花夹竹桃叶
- 黄花山柰
- 剑叶铁树叶
- 剪夏罗
- 黄花虱麻头
- 卷心菜
- 吉利子树
- 黄荆沥
- 撒发
- 九味一枝蒿
- 黄矾
- 黄竹参
- 黄细辛
- 假蒟果穗
- 黄花母
- 剑叶铁角蕨
- 黄花香茶菜
- 乳香
- 日照飘拂草
- 黄皮
- 黄稔根
- 黄羊肉
- 假香附
- 黄花木
- 卷茎蓼
- 卷边桩菇
- 九子不离母
- 黄皮血藤
- 黄精叶钩吻
- 三匹箭
- 三升米
- 三叶委陵菜根
- 黄芩子
- 黄花地丁
- 黄花夹竹桃
- 黄花忍冬
- 黄花独蒜
- 卷伞菌
- 黄芽白菜
- 黄茶根
- 夹蛇龟
- 黄藨叶
- 黄紫堇
- 黄背草
- 黄背草根
- 僵蛹
- 狨
- 黄石脂
- 交翅木
- 黄耆
- 黄芦木
- 黄花蔷薇
- 劲直蒿
- 卷毛婆婆纳
- 黄藁本
- 黄蘑菇
- 交剪草
- 黄粱米
- 假蓝靛
- 黄花参
- 具苞水柏枝
- 卷柏
- 卷毛耳草
- 无风自动草
- 蛇果黄堇
- 篦齿蒿
- 狗筋蔓
- 红莲子草
- 少花腰骨藤
- 胡黄连
- 三叶莲
- 山白蜡条
- 上石田螺
- 丝毛毛毡草
- 山芙蓉
- 山芭蕉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