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匹箭
《中华本草》:三匹箭
拼音注音
Sān Pǐ Jiàn
别名
三叶半夏
英文名
Yingjiang Arisaema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天南星科植物三匹箭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isaema inkiangense H. Li采收和储藏:林夏、秋季采挖,除去叶及须根,洗净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三匹箭,多年生常绿草本。根茎圆柱形,淡黄色,利开紫色或青紫色,长6-7cm,粗约2.5cm。叶柄外围鳞叶黄红色或肉红色,长11cm,线状被外形,膜质,渐枯萎。叶柄长25-30cm,粗5-7mm,淡绿色,无斑纹,基都有1.5cm长的路口;叶片纸质,绿色,背淡,3全裂。花序柄和外围2鳞片从叶柄鞘口抽出,圆柱形,长15-20cm,粗2.5mm,上部增粗。佛焰苞管部筒状,长约5cm,粗8mm,基部1cm为白色,其余部分为绿白色,具多数纵脉,喉部边缘耳状外卷;檐部2面绿色,卵状披针形,长6cm,宽3cm,膜质透明,拱形下弯,有尾尖;肉穗花序;雌雄同株和雄性单株;两性花序:下部雌花序圆柱形,长1.5cm,基部租6mm,花密,子房长圆形;上部雄花序长1.5cm,花疏,雄花具长柄至近无柄;附属器绿色,细圆柱形,长4mm,粗约1mm,无柄,具细皱直立。单性花序雄性;雄花序长2cm,粗3.5mm,黄绿色带紫,雄花近无柄,较疏,花药2-3,药室卵圆形,由先端向外纵裂,裂缝紫色;附属器下部有2-3个钻形中性花或否。花期10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80-1700m的山谷或箐沟密林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。
形状
变种斑叶三匹箭 var.Maculatumh. Li 的根茎入药,功同三匹箭。
性味
辛;微温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祛风湿;散瘀止痛。主风湿关节痛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主治跌打损伤、风湿关节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乌榄核
- 阴香
- 秦皮
- 大画眉草花
- 大叶地耳根
- 花叶竹芋
- 棕树根
- 鹅肠草
- 大苞叶千斤拔叶
- 韭根
- 马鬃
- 矮人陀
- 回回蒜果
- 越南悬钩子
- 香橼
- 紫背天葵草根
- 橘叶巴戟
- 老鸦胆叶
- 铁牛钻石
- 青蟹
- 紫金沙
- 十字苔草
- 大叶接骨藤
- 老鼠脚迹
- 红花雪莲花
- 紫芋
- 狗蹄
- 花斑叶
- 丛枝蓼
- 竹叶菜
- 绢毛石花
- 白狼毒
- 斑点虎耳草
- 飞机草
- 石血
- 梨果榕
- 尖萼厚皮香
- 寒水石
- 毛果珍珠茅
- 川层草
- 甘蕉根
- 石胆草
- 苦苣
- 绿衣枳壳
- 夏天无
- 野猪头骨
- 土远志
- 谷芽
- 使君子叶
- 紫菜
- 玉簪花根
- 毛叶木通
- 草威灵
- 芸苔子
- 仙人球
- 漆大姑
- 水白蜡
- 野兔骨
- 茴香根
- 刺楸茎
- 红毛草
- 枫树
- 锡叶藤
- 芸薹子
- 千金坠
- 秤杆升麻
- 大半边旗
- 白脚威灵
- 白粉蕨
- 香樟叶
- 痰火草
- 银耳
- 闹羊花
- 昆明山海棠
- 滇地黄连
- 笔筒草
- 泽藓
- 鹅绒藤
- 毛排钱草
- 云南铁扁担
- 竹节三七
- 香排草
- 野猪黄
- 青叶苎麻根
- 炮仗筒
- 毛黐头婆
- 水苦荬根
- 下草
- 日照飘拂草
- 红叶藤
- 白花柴
- 假稻
- 地耳草
- 榧螺
- 秦岭耧斗菜
- 石灰华
- 水翁花
- 水茄冬子
- 花叶秋海棠
- 三七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