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半边旗
《中华本草》:大半边旗
拼音注音
Dà Bàn Biān Qí
别名
岩凤尾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凤尾蕨科植物疏羽半边旗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teris dissitifolia Bak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陆生蕨类植物,植株高50-120cm。根茎横走,顶端及叶柄被钻形鳞片。叶革质,近簇生,二型;叶柄栗色至深棕色,具4棱,在羽轴上面两侧隆起的狭边上有锯齿状小突起,其余光滑;孢子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二回半边羽状深裂;裂片三角形或半三角形,长尾头,上侧全缘,下侧羽裂几达羽轴,基部裂片最大,向上渐缩小,边缘具小锯齿,无尖刺;侧脉常分叉。孢子囊群沿羽片顶部以下分布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微苦;凉
功能主治
凉血止痢;敛肺止咳;解毒。主痢疾;久咳;疮疖;外伤出血;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敷;或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脚威灵
- 白粉蕨
- 香樟叶
- 痰火草
- 银耳
- 闹羊花
- 昆明山海棠
- 滇地黄连
- 笔筒草
- 泽藓
- 鹅绒藤
- 毛排钱草
- 云南铁扁担
- 竹节三七
- 香排草
- 野猪黄
- 青叶苎麻根
- 炮仗筒
- 毛黐头婆
- 水苦荬根
- 下草
- 日照飘拂草
- 红叶藤
- 白花柴
- 假稻
- 地耳草
- 榧螺
- 秦岭耧斗菜
- 石灰华
- 水翁花
- 水茄冬子
- 花叶秋海棠
- 三七草
- 蓝花茶
- 野茶子
- 野辣子
- 羊蹄实
- 托盘
- 番石榴树皮
- 黄颡鱼涎
- 金盏菊
- 杜仲藤叶
- 白木
- 黄海葵
- 棕树心
- 宽唇神香草
- 刺梨
- 水苎麻
- 蚌肉
- 滇南冠唇花
- 花被单
- 毛轴莎草
- 扶桑叶
- 石参
- 枫香树皮
- 石南实
- 粽巴叶
- 咳嗽草
- 化金丹
- 喜鹊肉
- 寸节七
- 猪毛
- 萝卜防己
- 花苜蓿
- 大理菊
- 木苎麻
- 白扁豆
- 青杠膏
- 滇榧子
- 球花紫云英
- 大戟
- 花蚁虫
- 野辣蓼
- 万寿菊叶
- 猪母柴根
- 蚕豆壳
- 滇肉棒
- 羊脬
- 万年藓
- 老虎俐
- 鼬瓣花根
- 紫弹树枝
- 常春藤子
- 黄花绿绒蒿
- 侧子
- 野菱
- 福参叶
- 阳桃花
- 苡芭菊
- 川桂皮
- 猪毛草
- 黄秋葵根
- 蕨根
- 万年蒿
- 水獭肝
- 黄土
- 石见穿
- 云实根
- 毛竹
- 醋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