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脬
《中华本草》:羊脬
拼音注音
Yánɡ Pāo
别名
羊胞
英文名
Goat or sheep bladder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膀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Capra hircus Linnaeus2.Ovis aries Linnaeus采收和储藏:宰羊时剖腹取膀胱,洗净,鲜用或冷藏。
原形态
1.山羊,体长1-1.2cm,体重10-35kg。头长,颈短,耳大,吻狭长。雌雄额部均有角1对,雄性者角大;角基部略呈三角形,尖端略向后弯,角质中空,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瘤状。雄者颌下有总状长须。四肢细,尾短,不甚不垂。全体被粗直短毛,毛色有白、黑、灰和黑白相杂等多种。2.绵羊,绵羊为人们较早驯养的家畜。基体重随品种而不同,最小不过20kg,最大可达150-200kg。外形特征亦有多样。有的雌、雄均有角;有的二者皆无角;有的仅雄性有角。角形与羊尾也因种而有差异其被毛接近原始品种者,具有两层:外层为粗毛可蔽雨水,内层为纤细的绒毛,藉以保温。但改良品种仅存内层的绒毛。前后肢两趾间具有一腺体,开口于前部。具有泪腺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为饲养家畜之一,口种颇多。2.为饲养家畜之一,品种多达300余种。群居动物,以草类粉良。怕热不怕冷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全国各地。2.分布几遍全国,以北部和西北地区为多。
性味
味甘;性温
归经
肾经
功能主治
缩小便。主下焦气虚;尿频遗尿
用法用量
内服:炙食,1个;或焙干研末酒冲,9-15g。
各家论述
1.孙思邈:治下虚遗尿。2.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补脬损,摄下焦之气,凡虚人或产后患遗溺者宜之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羊脬
拼音注音
Yánɡ Pāo
别名
羊胞(《千金方》)。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膀胱。
原形态
动物形态详"羊肉"条。
性味
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甘,温。"
功能主治
①孙思邈:"治下虚遗尿。"
②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补脬损,摄下焦之气,凡虚人或产后患遗溺者宜之。"
复方
治下虚遗尿:羊脬,温水漂净,入补骨脂,焙干为末,卧时温酒服半两。(《本经逢原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猪母柴根
- 蚕豆壳
- 万年藓
- 老虎俐
- 鼬瓣花根
- 紫弹树枝
- 常春藤子
- 黄花绿绒蒿
- 侧子
- 野菱
- 福参叶
- 阳桃花
- 苡芭菊
- 川桂皮
- 猪毛草
- 黄秋葵根
- 蕨根
- 万年蒿
- 水獭肝
- 黄土
- 石见穿
- 云实根
- 毛竹
- 醋栗
- 药王茶
- 厚朴子
- 天青地红
- 榧枝叶
- 万年青根
- 黄芽白菜
- 黄藤叶
- 龙须藤
- 候风藤
- 大叶钩藤根
- 大树皮
- 大火草根
- 太白鹿角
- 黄龙须
- 大叶贯众
- 毛稔根
- 银箔
- 水田碎米荠
- 鳞花草
- 紫荆果
- 毛柴胡
- 毛脉酸模
- 柴胡叶链荚豆
- 黄花独蒜
- 干漆
- 鱼蓼
- 大叶藤
- 大叶钓樟
- 草蚂蚱莲
- 猪毛蕨
- 石帆
- 铧尖草
- 柳叶鬼针草
- 一叶荻
- 云南小阴地蕨
- 莼
- 羊肌藤
- 蛤仔
- 野塘蒿
- 土大香
- 草贝母
- 天脚板果
- 川木香
- 小茴香
- 黄杞皮
- 扶栘木皮
- 竹鱼
- 慈竹气笋
- 鸡翎草
- 牛髓
- 地柏叶
- 轮环藤
- 华紫报春花
- 斑花杓兰
- 孔公孽
- 银鱼
- 假黄麻
- 浮小麦
- 紫油木皮
- 小蜡树
- 铜钱麻黄
- 黄山鳞毛蕨根
- 金剪刀
- 鹅内金
- 刺楸树皮
- 掉毛草
- 合树菌
- 阿育魏实
- 大叶矶松
- 罗勒
- 野樱桃根
- 下田菊
- 棣棠花
- 野兔毛
- 石上藕
- 金刚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