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叶地耳根
《中华本草》:大叶地耳根
拼音注音
Dà Yè Dì ěr Gē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使君子科植物阔叶风车子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mbritum latifolium BI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收,洗净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阔叶风车子CombretumlatifliumB1.大藤本,长可达30m。小枝被鳞片,通常无毛,间或带红色,节部膨大。叶对生;叶柄长1.5-2.5cm;叶片革质,阔椭圆形或椭圆形,长7-15cm,稀达18(-20)cm,宽5-8cm,稀达13cm,先端钝或短渐尖,基部钝圆,两面无毛,幼时被稀疏而明显鳞片,老熟时密被极细鳞片,但个别鳞片不明显,侧脉6-8对,脉腋有小窝穴,但无毛,中肋侧脉在背面突出,网脉较疏,两面可见。总状花序腋生或组成顶生圆锥花序,密被绒毛状微柔毛;花缘白色至黄绿色,极香,极多;苞片极小,早落;萼管漏斗状,后呈钟状,外面密布极短的绒毛状微柔毛和微小黄色的鳞片,内有一短毛环,毛长不超过萼齿,萼齿4,三角形,花时向外反折;花瓣4,长圆状倒卵形,顶端内凹,基部具短爪,与萼齿等长;雄蕊8枚,长约8mm;子房略具4棱,基部渐狭成柄,花柱粗壮,无鳞片,长9mm,棒状,顶端最宽;胚珠通常2颗。果圆形或倒卵形,顶端微凹,长与宽相等,2.5-3cm,具4翅,光亮而有脉纹,浅黄色至浅棕色,无鳞片,被稀少的短毛;果柄长58mm。花期1-4月,果期6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40-1000m的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南部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平
功能主治
舒筋活络;止痛止泻。主跌打损伤;腹痛;泄泻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棕树根
- 鹅肠草
- 大苞叶千斤拔叶
- 韭根
- 马鬃
- 矮人陀
- 回回蒜果
- 越南悬钩子
- 香橼
- 紫背天葵草根
- 橘叶巴戟
- 老鸦胆叶
- 铁牛钻石
- 青蟹
- 紫金沙
- 十字苔草
- 大叶接骨藤
- 老鼠脚迹
- 红花雪莲花
- 紫芋
- 狗蹄
- 花斑叶
- 丛枝蓼
- 竹叶菜
- 绢毛石花
- 白狼毒
- 斑点虎耳草
- 飞机草
- 石血
- 梨果榕
- 尖萼厚皮香
- 寒水石
- 毛果珍珠茅
- 川层草
- 甘蕉根
- 石胆草
- 苦苣
- 绿衣枳壳
- 夏天无
- 野猪头骨
- 土远志
- 谷芽
- 使君子叶
- 紫菜
- 玉簪花根
- 毛叶木通
- 草威灵
- 芸苔子
- 仙人球
- 漆大姑
- 水白蜡
- 野兔骨
- 茴香根
- 刺楸茎
- 红毛草
- 枫树
- 锡叶藤
- 芸薹子
- 千金坠
- 秤杆升麻
- 大半边旗
- 白脚威灵
- 白粉蕨
- 香樟叶
- 痰火草
- 银耳
- 闹羊花
- 昆明山海棠
- 滇地黄连
- 笔筒草
- 泽藓
- 鹅绒藤
- 毛排钱草
- 云南铁扁担
- 竹节三七
- 香排草
- 野猪黄
- 青叶苎麻根
- 炮仗筒
- 毛黐头婆
- 水苦荬根
- 下草
- 日照飘拂草
- 红叶藤
- 白花柴
- 假稻
- 地耳草
- 榧螺
- 秦岭耧斗菜
- 石灰华
- 水翁花
- 水茄冬子
- 花叶秋海棠
- 三七草
- 蓝花茶
- 野茶子
- 野辣子
- 羊蹄实
- 托盘
- 番石榴树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