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让木
《中华本草》:交让木
拼音注音
Jiāo Rànɡ Mù
别名
山黄树、豆腐头、枸邑子、画眉珠、虎皮楠。
英文名
leaf or seed of Macropdous Daphniphyllum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虎皮楠科植物交让木的叶及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aphniphyllum macropodum Miq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交让木 常绿乔木,高4-15m。树皮灰白色,平滑,枝粗壮,小枝灰绿色,无毛,疏生椭圆形皮孔。叶簇生于枝端,常于新叶开放时老叶全部凋落,故有“交让木”之称;叶柄红色,粗壮,长3-4cm;叶厚革质,叶片长圆形,长15-20cm,宽3-3.5cm,两端均较尖窄,全缘,中脉带红色,下面蓝白色。短总状花序;雌雄异株;花小,淡绿色;雄花不具花被而有长梗,雄蕊8-10,花丝短;雌花有花被片8-10,子房2室,柱头上密生深红色柔毛,花后变黑色。核果长椭圆形,黑色,外果皮肉质,内果皮坚硬。花期4-5月,果期5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林中或为栽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台湾省。
化学成分
叶含单萜葡萄糖甙(monoterpene glucoside),交让木甙(daphylloside),交让木碱(daphniphylline,daphni-phyllamine),新交让木碱(neodaphniphylline),长柄交让本定碱(macrodaphnidine,yuzurimine),共交让木碱(codaphniphylline),新长柄交让木定碱(neoyuzurimine),环烯醚萜甙(iridoidglycoside),都桷子甙酸(geniposidic acid)。果实含飞燕草素-3-木糖葡萄糖甙(delphinidin-3-xylogluco-side),断交让木碱(secodaphniphyll -ine),高断交让木酸甲酯(methylhomosecodaphniphyllate),长柄交让木定碱,长柄交让木定碱-A,交让木内酯(daphnilactone)A,共交让木碱,长柄交让木克林碱氢滇酸盐(daphmacrine hydrobromide)。植株含共交让木碱,交让木碱,交让木碱Ⅱ。树皮含长柄交让木定碱,交让木碱,长柄交让木林碱(daphmacrine),长柄交让木利定碱(macrodaphniphyllidine),长柄交让木宁碱(macrodaphnine),交让木马坡定碱(daphmacropodine),长柄交让木碱(macrodaphniphyllamine)等。
性味
苦;凉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疮疖肿毒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烂敷。
临床应用
民间以鲜叶捣烂敷疮疖肿毒诸证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交让木
别名
画眉珠、虎皮楠
来源
交让木科交让木属植物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 Miq.,以种子及叶入药。秋季采,鲜用或晒干。
性味
苦,凉。
功能主治
消肿拔毒,杀虫。用于疮疖肿毒。
用法用量
外用适量。种子和叶,加食盐捣烂敷患处。叶煎水喷洒,可杀蚜虫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金槐
- 积雪草
- 绢毛木姜子
- 荚果蕨贯众
- 金盏菊根
- 金腰带
- 碱黄鹌菜
- 结香
- 金钱草
- 金顶蘑
- 荚囊蕨
- 蒟蒻薯
- 蒺藜苗
- 江珧壳
- 节节花
- 假耧斗菜
- 菊花苗
- 剪夏罗
- 耧斗菜
- 稷米
- 金鱼藻
- 卷伞菌
- 夹蛇龟
- 金果榄
- 蒺藜
- 金匙叶草
- 极丽马先蒿
- 九眼独活
- 尖苞柊叶根
- 金叶柃
- 结血蒿
- 榔榆茎
- 节节茶
- 金龙胆草
- 吉丁虫
- 金丝藤仲
- 建兰花
- 接筋草
- 角叉菜
- 家白蚁
- 金铁锁
- 金鱼
- 假木通
- 见血飞
- 渐尖毛蕨
- 芥菜
- 金丝杜仲
- 蕨菜
- 金丝藤
- 金樱根
- 橘皮
- 金钗凤尾蕨
- 结根草莓
- 九里香
- 锦香草叶
- 假荆芥
- 尖舌苣苔
- 金慈姑
- 戟叶石韦
- 角螺厣
- 建砂仁
- 荆三棱
- 假蒟果穗
- 筋藤
- 桔梗芦头
- 九味一枝蒿
- 金雀马尾参
- 绢毛苣
- 假香附
- 剑叶铁角蕨
- 接骨丹
- 金鱼藤
- 黄羊肉
- 卷茎蓼
- 角翅卫矛根
- 角茴香
- 剪草
- 拘那花
- 卷边桩菇
- 罗望子叶黄檀
- 接骨紫菀
- 蠘
- 金钗石斛
- 金冠鳞毛蕨
- 接骨仙桃
- 金粉蕨
- 九子不离母
- 金钗
- 菱
- 姜黄
- 甲香
- 角翅卫矛果
- 江南地不容
- 蕨根
- 尖萼厚皮香
- 金老梅枝
- 浆果苋
- 金腰燕
- 金石溜
- 见风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