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椒草
《中华本草》:山椒草
拼音注音
Shān Jiāo Cǎo
别名
塌地草;卜罗草
出处
出自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小赤车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ellionia minima Makino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匍匐草本,长达30cm。茎褐色或绿色,少分枝,密被微细毛。叶互生,具极短的柄;托叶小;叶片在茎上为2列平展,斜倒卵形,长5-10mm,宽4-8mm,先端钝圆,基部内侧楔形,外侧耳状圆形,上面有伏贴的毛,下面脉上有短毛,边缘有波状齿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聚伞花序腋生,雄花序有梗,花被片5;雄蕊5;雌花序无梗,呈球形;雌蕊1,柱头毛笔状。瘦果椭圆形,表面有点状突起。花期3-4月,果期4-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山、丘陵阴湿地或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干品多缠绕成团。茎细长圆柱形,褐色或绿褐色,有较多的须状不定根,灰白色。叶皱缩,展平后歪倒卵形,先端钝圆,边缘有疏锯齿,基部楔形,外侧耳状圆形,叶腋可见球形花序。质脆。气微,味微苦。
性味
辛;苦;性温
功能主治
舒筋活血;解毒消肿。主扭伤;跌打损伤;疮疖肿毒;蛇伤;鸡眼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治关节扭伤:山椒草、蛇葡萄根等量,用酒糟或酒拌和捣烂,烘热包敷患处,每日换一次。2.江西《草药手册》:治鸡眼脚:山椒草加童便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山椒草
拼音注音
Shān Jiāo Cǎo
别名
塌地草、卜罗草
来源
荨麻科山椒草Pellionia minima Makino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长江以南各省。
功能主治
舒筋活血。主治跌打损伤。
用法用量
山椒草、蛇葡萄根等量,用酒糟或酒拌和捣烂烘热敷患处,每日换一次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山椒草
拼音注音
Shān Jiāo Cǎo
别名
塌地草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。
出处
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
来源
为荨麻科植物山椒草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匍匐草本。茎细长,少分枝,长10~30厘米,密被细毛,褐绿色。叶互生,歪倒卵形,略带肉质,长5~10毫米,宽4~8毫米,先端钝圆,基部内侧楔形,外侧耳状圆形,缘有波状齿,上面有伏贴的毛。下面脉上有短毛;叶柄极短;托叶细小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聚伞花序腋生;雄花序梗长1~1.5厘米,被细毛;雌花序无梗,稍成球形,外侧有狭披针形总苞,花极小,萼片5,线形,外侧上部有凿形附属体,宿存;雄蕊同数;雌花中有微小假雄蕊,雌蕊1,柱头毛笔状。瘦果椭圆形,长约0.7毫米,表面有瘤状突起,内有种子1个。花期3~4月。果期4~5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温暖地区的低山及丘陵的阴湿处或岩石上,分布浙江、江西等地。
功能主治
①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"治关节扭伤:山椒草、蛇葡萄根等量,用酒糟或酒拌和捣烂,烘热包敷患处,每日换一次。"
②江西《草药手册)):"治鸡眼脚:山椒草加童便捣敷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吊山桃
- 金雀花
- 葛叶
- 刷把草
- 芦荟花
- 老鼠竻
- 柃寄生
- 小白鱼
- 兔皮毛
- 饴糖
- 虫笋
- 地盘松球
- 鸭脚木皮
- 茅莓
- 鹰头
- 高粱七
- 莨菪
- 牡荆子
- 豪猪毛刺
- 秋葡萄
- 鲤鱼脑
- 瓢瓜
- 南天竹梗
- 骡宝
- 量天尺
- 菱茎
- 鸡翎草
- 黄果茄
- 茴香虫
- 大独叶草
- 粤万年青
- 千层塔
- 毛鬼头伞
- 桂花
- 管仲
- 苏铁叶
- 大串连果
- 变蛋
- 针筒线
- 海蚯蚓
- 含羞草根
- 丁香树皮
- 挂金灯
- 淡味当药
- 细叶桉叶
- 鄂报春
- 九牛造茎叶
- 三匹叶
- 黄花补血草
- 姜叶
- 姜炭
- 黑大豆花
- 九头青
- 九子连环草
- 京大戟
- 三七草
- 假苦瓜
- 黄花鼠尾草
- 九龙藤叶
- 黄脚鸡
- 吉林乌头
- 人头七
- 三七花
- 三七叶
- 假友水龙骨
- 黄花铁线莲
- 四季海棠
- 花生油
- 三角叶冷水花
- 山羊油
- 九头妖
- 九头草
- 肉桂叶
- 假木豆
- 三叉虎根
- 肉桂油
- 九牯牛
- 九香虫
- 黄瘤孢
- 井口边草
- 假报春花
- 假芫茜
- 三叉苦
- 黄花母根
- 剪秋罗
- 九牛力
- 九里根
- 九龙吐珠
- 九龙根
- 假地豆
- 假百合
- 假稻
- 假蒟叶
- 黄芫花
- 剑花
- 叫姑姑
- 吉笼草
- 鲩鱼
- 红蓝地花
- 黄杞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