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楸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花楸
拼音注音
Huā Qiū
别名
马加木、红果臭山槐
来源
蔷薇科花楸属植物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 (Hance) Hedl.,以茎、茎皮和果实入药。秋季采,晒干。
性味
果实:甘、苦,平。
茎、茎皮:苦,寒。
功能主治
果实:健胃补虚。用于胃炎,维生素甲、丙缺乏症。
茎、茎皮:清肺止咳。用于肺结核,哮喘,咳嗽。
用法用量
果实1~2两,茎、茎皮:3~5钱。
备注
(1)同属植物[b]天山花楸[/b]Sorbus tianschanica Rupr.与上种近似,分布新疆,当地也作[b]花楸[/b]入药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花楸
拼音注音
Huā Qiū
别名
百华花楸(《河北习见树木图说》),马家木(《吉林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吉林中草药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花楸树的果实、茎及茎皮。夏、秋采收。
原形态
花楸树(《救荒本草》)
小乔木,高达8米;树皮灰色;嫩枝有绒毛;冬芽大,四锥形,密生白色绒毛。单数羽状复叶,小叶11~15,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,小叶长2~5.5厘米,宽1~1.7厘米,基部圆楔形,先端急尖,边缘1/3以上有锯齿,上面暗绿色,下面带苍白色,被白色柔毛或无毛;托叶大,近于卵形,有齿牙,宿存,至少开花后始脱落。复伞房花序顶生,径10~12厘米,有白色柔毛或无毛;花白色,萼片5,三角形;花瓣5,圆形或卵形。梨果近球形,长6~8毫米,橙色或红色,顶端带有残存花被。花期6月。果期9~10月。
生境分布
性喜湿润土壤,多沿溪涧山谷的阴坡生长。分布我国东北、华北及甘肃等地。
化学成分
含挥发油,还可能含甾体、香豆精、黄酮甙、强心甙、皂甙。
性味
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果实:甘苦,平。茎和茎皮:苦,寒。"
功能主治
镇咳祛痰,健脾利水。治慢性气管炎,肺结核,水肿。
①《吉林中草药》:"利尿,强壮。治水肿,肺结核。"
②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利肺止咳,补脾生津。治肺结核,哮喘咳嗽,胃炎,胃痛,维生素A、C缺乏症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果实1~2两;茎和茎皮3~5钱。
复方
①治浮肿:马家木成熟果实五钱。水煎,日服二次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
②治肺结核:马家木树皮三钱。水煎,日服一次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
临床应用
治疗慢性气管炎:取花楸皮制成糖衣片(每片含生药2.7克),每次服6~7片,每日3次,10天为一疗程。观察46例,经治3疗程,近控5例,显效9例,有效19例。初步观察,对咳、喘、痰三症均有一定疗效,但镇咳,祛痰作用优于平喘。副作用:少数有胃区不适、恶心、食欲不佳、便溏等胃肠道反应及头痛,继续服药多自行消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三楞草
- 红薯细辛
- 胡麻叶
- 花杜仲藤
- 荷花
- 三枝标
- 山油柑叶
- 山玉兰
- 虎尾轮根
- 山矾花
- 还筒子
- 九里香根
- 黄皮果核
- 假刺藤
- 黄缨菊
- 黄花蒿
- 黄茅
- 黄蓬花
- 黄藤
- 黑三棱
- 九节茶
- 井边草
- 三加
- 黄精
- 假蒟子
- 黄花仔
- 假鹰爪根
- 剪夏萝
- 黄荆子
- 堇叶山梅花
- 黄秋葵叶
- 三叶崖爬藤
- 假连翘叶
- 黄花獐牙菜
- 乳腐
- 黄筒花
- 假葡萄
- 假通草树皮
- 黄花地锦苗
- 黄花紫堇
- 人面子叶
- 润肺草
- 井底泥
- 黄皮根
- 黄羊油
- 假酸浆
- 黄花绿绒蒿
- 剑麻
- 劲直酢浆草
- 嘉兰
- 黄藤叶
- 四季素馨花
- 红螺塔
- 四方藤
- 圣罗勒
- 山丹花
- 胡麻仁
- 花椒
- 三枝叶
- 三角咪
- 山甜茶
- 虎皮楠
- 三出叶委陵菜
- 假木通
- 黄缅桂
- 三台红花
- 吉丁虫
- 黄龙须
- 绒毛诃子
- 九层风
- 三十六荡
- 黄羊角
- 三叶委陵菜
- 假黄麻
- 黄花岩松
- 剑叶玉簪
- 剑叶耳草
- 黄荆根
- 黄皮树皮
- 交让木
- 三分丹
- 假山皮条
- 假耧斗菜
- 黄芪
- 假连翘
- 黄花夹竹桃叶
- 黄花山柰
- 剑叶铁树叶
- 剪夏罗
- 黄花虱麻头
- 卷心菜
- 吉利子树
- 黄荆沥
- 撒发
- 九味一枝蒿
- 黄矾
- 黄竹参
- 黄细辛
- 假蒟果穗
- 黄花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