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贞根
《*辞典》:女贞根
拼音注音
Nǚ Zhēn Gēn
出处
《重庆草药》
来源
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根,9~10月采挖。
性味
《重庆草药》:"苦,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《重庆草药》:"散气血,止气痛。治胸病,咳嗽,白带。"
复方
①治盐齁、乳齁:女贞根一两五钱.炖五花肉,早晚空心服,隔一周,可再如法炖服。(《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》)
②治干病经闭、咳嗽:女贞根半斤,女儿茶根四两,红藤四两。泡酒,早晚各服一杯。(《重庆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女贞根
拼音注音
Nǚ Zhēn Gēn
出处
出自《重庆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gustrum lucidum Ait.采收和储藏:全年或秋季采挖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灌木或乔木,高可达25m。树皮灰褐色。枝黄褐色、灰色或紫红色,圆柱形,疏生圆形或长圆形皮孔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1-3cm,上面具沟;叶片革质,卵形、长卵形或椭圆形至宽椭圆形,长6-17cm,宽3-8cm,先端锐尖至渐尖或钝,基部圆形,有时宽楔形或渐狭。圆锥花序顶生,长8-20cm,宽8-25cm;花序梗长达3cm;花序基部苞片常与叶同型,小苞片披针形或线形,凋落;花无梗或近无梗;花萼无毛,长1.5-2mm,齿不明显或近截形;花冠长4-5mm,裂片长2-2.5mm,反折;花丝长1.5-3mm,花药长圆形,长1-1.5mm;花柱长1.5-2mm,柱头棒状。果肾形或近肾形,长7-10mm,径4-6mm,深蓝黑色,成熟时呈红黑色,被白粉。花期5-7月,果期7月至翌年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900m以下的疏林或密林中,亦多栽培于庭院或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及长江以南各地。
性味
苦;性平
归经
肺;肝经
功能主治
行气活血;止咳喘;祛湿浊。主哮喘;咳嗽;经闭;带下
用法用量
内服:炖肉,45g;或浸酒。
各家论述
《重庆草药》:散气血,止气痛。治齁病,咳嗽,白带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蛤蒌
- 红楤木
- 白贝
- 东北雷公藤
- 毛排钱草
- 野苦荬菜
- 长白楤木
- 牛肝
- 单头紫菀根
- 马皮
- 胡杨
- 小果白刺
- 草菇
- 铜骨七
- 血水草根
- 端哼
- 蟾蜍肝
- 线叶蚤缀根
- 花花草
- 黄荆
- 藤五加
- 杜楝
- 鹿蹄根
- 蝙蝠葛叶
- 泥炭藓
- 熊脑
- 玉米黑粉
- 红地榆
- 红钉耙藤
- 草泽泻
- 白残花
- 新疆远志
- 大透骨草
- 糠谷老
- 田螺厣
- 西藏水黄连
- 粳米泔
- 芒消
- 假荔枝根
- 溪荪
- 西瓜黑霜
- 南川升麻
- 兰花石参
- 厚叶川木香
- 黄麻灰
- 锦地罗
- 山臭草
- 小叶罗汉松
- 土红苓
- 海门冬
- 抱树莲
- 百味参
- 肋柱花
- 枕材
- 鸭脚木皮
- 小筋骨藤
- 没食子
- 杜衡
- 翻白柴
- 万年青
- 黑皮青木香
- 小羊肚菜
- 花叶矮沱沱
- 云南小膜盖蕨
- 天脚板根
- 大还魂草
- 慈竹叶
- 婆婆指甲菜
- 阳桃根
- 柠条籽
- 冷水花
- 蛏壳
- 山羊角
- 续断
- 星毛羊奶子
- 头花猪屎豆
- 华山参
- 岩青兰
- 芦花
- 猩猩木
- 小鬼钗
- 西藏花木通
- 马蔺叶
- 鹈鹕油
- 金刚刺
- 远志
- 三十六荡
- 毛木树皮
- 红皮
- 捆仙丝
- 西瓜根叶
- 豹骨
- 野洋参
- 构皮麻
- 赤链蛇
- 樗叶
- 毛叶肾蕨
- 苦荬菜
- 细花丁香蓼
- 枫香树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