峨三七
《*辞典》:峨三七
拼音注音
é Sān Qī
别名
芋儿七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肉质直根。秋季采挖。
原形态
形态详"竹节三七"条
生境分布
产四川峨眉山。
形状
干燥根呈圆锥形或长条形,常有1至数个分叉,偶为单枝。分叉者形似白芨,全体长5~10厘米,粗1~3厘米,根头部多膨大;单枝者较细小。外表棕黄色,有纵皱及不明显的断续环纹,尾端细小。质坚实。断面淡黄色或淡棕色,肉质细致,少粉质。以粗壮坚实者为佳。
性味
甘,平,无毒。
炮制
温水浸软,切片,晒干。
归经
入肺、脾,胃三经。
功能主治
补中益气,生肌长肉。治跌打损伤,劳伤吐血,胃痛出血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泡酒或炖肉服。
注意
无瘀血气滞者慎服。
复方
①治跌打损伤:峨三七、霸王七、马蹄乌、血灵脂、当归、川芎、红花、桃仁、土鳖。共泡酒服。
②治劳伤吐血:峨三七、见血清、白茅根、茜草根、麦冬、天冬。共炖肉服。
③治胃痛出血:峨三七、乌贼骨、阿胶、白芍、栀子、浙贝、冬瓜仁。共炖猪肚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四川中药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苦天茄叶
- 苦茄
- 蕨麻
- 鸡嗉子叶
- 鸡嗉子果
- 过江藤
- 鸡爪簕
- 鸡翔草
- 高山黄华
- 鸡腿蘑
- 土中闻
- 六曲
- 金丝桃
- 圆叶娃儿藤
- 毛连
- 豆腐渣
- 人中黄
- 钭叶榕
- 铁角凤尾草
- 铺地蜈蚣
- 雁肪
- 棱叶韭
- 皱叶变豆菜
- 豆蔻壳
- 肉桂
- 食茱萸
- 蚺蛇膏
- 退血草
- 通泉草
- 麝肉
- 人参娃儿藤
- 透骨草
- 铁棒锤
- 铁锈
- 铜钱麻黄
- 石蕊
- 关白附
- 箬叶
- 破骨风
- 铁树果
- 蛇目菊
- 辟汗草
- 醍醐
- 铁浆
- 铁线透骨草
- 飘拂草
- 赛繁缕
- 河蚌
- 血余炭
- 羊屎木
- 小羊桃
- 罗布麻
- 艾麻草
- 篱天剑
- 庵闾
- 水金凤茎叶
- 宁油麻藤
- 野杜仲
- 红叶藤
- 飞蛾七
- 多脉鹅耳枥
- 阔叶十大功劳
- 岩檀香
- 大苦草
- 烟管蓟
- 接骨丹
- 小千金
- 肿节风
- 望江南
- 乌药叶
- 腊梅
- 蛤蜊
- 乌鱼蛋
- 毛莲蒿
- 三朵云
- 白头翁
- 细葛缕子
- 蜈蚣萍
- 紫青藤根
- 海星
- 细叶藤柑
- 白藤
- 朴树
- 九子不离母
- 毛贯众
- 干冬菜
- 小婆婆纳
- 白背三七茎叶
- 匙叶五加
- 云南柴桂
- 糯米泔
- 血苋
- 小叶鼠李
- 滑石
- 山陀螺
- 光板猫叶草
- 金钗
- 龟血
- 水豆瓣
- 牛金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