峨三七
《*辞典》:峨三七
拼音注音
é Sān Qī
别名
芋儿七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肉质直根。秋季采挖。
原形态
形态详"竹节三七"条
生境分布
产四川峨眉山。
形状
干燥根呈圆锥形或长条形,常有1至数个分叉,偶为单枝。分叉者形似白芨,全体长5~10厘米,粗1~3厘米,根头部多膨大;单枝者较细小。外表棕黄色,有纵皱及不明显的断续环纹,尾端细小。质坚实。断面淡黄色或淡棕色,肉质细致,少粉质。以粗壮坚实者为佳。
性味
甘,平,无毒。
炮制
温水浸软,切片,晒干。
归经
入肺、脾,胃三经。
功能主治
补中益气,生肌长肉。治跌打损伤,劳伤吐血,胃痛出血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泡酒或炖肉服。
注意
无瘀血气滞者慎服。
复方
①治跌打损伤:峨三七、霸王七、马蹄乌、血灵脂、当归、川芎、红花、桃仁、土鳖。共泡酒服。
②治劳伤吐血:峨三七、见血清、白茅根、茜草根、麦冬、天冬。共炖肉服。
③治胃痛出血:峨三七、乌贼骨、阿胶、白芍、栀子、浙贝、冬瓜仁。共炖猪肚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四川中药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红蒂蛇
- 水蓼
- 紫青藤
- 钟乳石
- 菥蓂子
- 挖耳草根
- 红葱
- 蔗鸡
- 白花菜
- 树刁
- 鄂报春
- 醉马草
- 震天雷
- 柠檬桉树脂
- 蚱蝉
- 盐肤木
- 酸枣仁
- 针砂
- 香雪兰
- 黄鼬
- 鹧鸪
- 香青
- 蜘蛛七
- 粉萆
- 针刺铁仔
- 毛莲蒿
- 刺石榴
- 建砂仁
- 圆叶碱毛茛
- 麋角
- 乌苏里瓦韦
- 淫羊藿
- 金针菜
- 团叶槲蕨
- 蟾蜍肝
- 簇生卷耳
- 白草莓
- 毛木树
- 角翅卫矛
- 锥螺壳
- 秃疮花
- 粘毛鼠尾草
- 栘依
- 香毛草
- 藤本夜关门
- 长毛香科科
- 鲱鱼
- 鸭胆
- 胡荽
- 沙芥
- 猫肝
- 麋茸
- 锥栗
- 雉尾
- 乌鱼蛋
- 枸橘叶
- 七叶薯
- 野芝麻
- 蚱蜢
- 长毛风毛菊
- 红轮千里光
- 金丝桃
- 假地豆
- 蜂胶
- 麻雀肉
- 鹧鸪脚
- 破血丹
- 地柏枝
- 自扣草
- 自来血
- 白蜡花
- 苎麻花
- 紫香薷
- 鳣鱼肝
- 金花菜
- 紫金龙
- 蓑草根
- 茱卷皮
- 通天连
- 干地黄
- 小白薇
- 紫鸭跖草
- 老虎耳根
- 自消容
- 柏勒儿茶
- 酸枣树皮
- 长隔距兰
- 全叶青兰
- 冷饭果叶
- 齿瓣延胡索
- 西瓜黑霜
- 转心莲
- 自消容根
- 重楼
- 紫金牛根
- 鼠牙半支
- 自事口草
- 酢浆草
- 麻妹条叶
- 白山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