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小草蔻
《中华本草》:云南小草蔻
拼音注音
Yún Nán Xiǎo Cǎo Kòu
别名
小麦黄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姜科植物舞花姜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lobbbatacemosaSmith[G.orixensisRoxb.varracemosa(Smith)Gagnep.;G.bulbosaGagnep.]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舞花姜,多年生草本,高达lm。茎基稍膨大,下部被鳞片状鞘。叶互生,无柄或具短柄;叶舌及叶鞘口具缘毛;叶片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,K12-20cm,宽4-5cm,边缘上部及先端尾尖部分具睫毛,两面的脉上疏被长柔毛,余均无毛。圆锥花序顶生,长15-20cm;花黄色,各部均具橙色腺点,常l-3朵生于长1-1,5cm的分枝顶端;花萼管漏斗形,长4-5mm;花冠管长约1cm,裂片反折,长约5mm;侧生退化雄蕊披针形,与花冠裂片等长;唇瓣倒楔形,长约7mm,先端2裂,反折,生于花丝基部;花丝长10-12mm,花药长约4mm,两侧无翅状附属体。蒴果椭圆形,直径约Icm。花期6-9月,果期8-11月。
栽培
生物学特性:喜温暖潮湿气候。宜选泽肥沃、疏松的沙质土或腐殖质土栽培。[br]栽培技术:用分株繁殖法。4月上旬,结合采挖,将老株分成数蔸,每蔸留有3根地上茎,在整好的畦地上,按行株距50cm×30cm开穴.每穴栽培蔸,覆土压紧,浇水。[br]田间管理:栽后每年中耕除草3次。第1、2次以人畜粪尿为主;第3次于10月施土杂肥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1300m的林下阴湿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我国南部至西南部各省。
性味
味辛;性温
功能主治
健胃消食。主胃脘胀痛;食欲不振;消化不良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;或入九、散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云母
- 大透骨草
- 白杜鹃花
- 毡盖木耳
- 狗筋蔓
- 大叶醉鱼草
- 高山黄华
- 鱼鳔
- 罗望子叶黄檀
- 鮧鱼尾
- 假荔枝根
- 萍蓬草子
- 雷丸
- 白苣
- 茯神木
- 紫麻
- 山道年蒿
- 石上铁角蕨
- 绿豆粉
- 光叶水苏
- 光杆琼
- 小棕包
- 瓦楞子
- 浙皖粗筒苣苔
- 云南红豆蔻
- 马鬃蛇
- 石草鞋
- 臭牡丹根
- 冰糖
- 禹州漏芦
- 山狸子肉
- 海蝰
- 野兔毛
- 假酸浆花
- 猪胰
- 红根草
- 宽叶独行菜
- 润肺草
- 绿豆叶
- 八爪金龙
- 梨果仙人掌
- 文殊兰果
- 马蹬草
- 冲天果
- 狭绿叶线蕨
- 巴戟天
- 广州山柑
- 金慈姑
- 敦盛草
- 鹈鹕脂油
- 多花筋骨草
- 山豆根
- 刺蒺藜
- 锁阳
- 甘青铁线莲
- 浙贝母
- 菠菜
- 矮脚罗伞
- 牛舌草
- 鸡蛋花
- 旋蒴苣苔
- 白芷叶
- 黄毛耳草
- 蜈蚣藻
- 岭南铁角蕨
- 白背叶根
- 铜骨七
- 华东瓶蕨
- 山芹根
- 金果榄
- 球兰
- 女金芦
- 长白假水晶兰
- 梧桐
- 杜茎山
- 铺地蜈蚣
- 羊蹄甲
- 黄海葵
- 大独叶草
- 老鹤草
- 麻牛膝
- 芸香
- 鸭脚木叶
- 鼻涕果
- 肉爬皂
- 瓦草
- 毛花槭
- 裂叶秋海棠
- 莱菔叶
- 碱地马蔺
- 北风草
- 麝香
- 人参子
- 万年柏
- 单根木叶
- 大叶刺篱木叶
- 苔水花
- 鸡筋参
- 小岩白菜
- 一包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