禹州漏芦
《中国药典》:禹州漏芦
拼音注音
Yǔ Zhōu Lòu Lú
英文名
RADIX ECHINOPSIS
来源
本品为菊科植物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 或华东蓝刺头Echinops grijisii Hance的干燥根。春秋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及泥沙,晒干。
形状
本品呈类圆柱形,稍扭曲,长10~25cm,直径0.5~1.5cm,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,具纵皱纹,顶端有纤维状棕色硬毛。质硬,不易折断,断面皮部褐色,木部呈黄黑相间的放射状纹理。气微,味微涩。
性味
苦、寒。
鉴别
本品粉末棕黄色。韧皮纤维多成束,直径20~42μm,壁厚。细胞间隙有棕褐色树脂状物。木纤维细长,两端渐尖,直径12~30μm,壁较厚。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较多见,直径20~120μm。石细胞少见,类圆形、长方形或方形,直径35~150μm,层纹及孔沟明显,细胞间隙有棕褐色树脂状物。可见菊糖。
炮制
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晒干。
归经
归胃经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排脓止血,消痈下乳。用于诸疮痈肿,乳痈肿痛,乳汁不通,瘰疬疮毒。
用法用量
4.5~9g。
注意
孕妇慎用。
贮藏
置通风干燥处。
摘录
《中国药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滇藏方枝柏
- 黑果拨毒散
- 榆树
- 黑大豆花
- 玉叶金花
- 赤楠根
- 白石英
- 鹰爪莲
- 赤楠
- 牛靥
- 鸭皂树根
- 蛇迷草
- 短齿楼梯草
- 鼋胆
- 黑红菇
- 日中花
- 黑穗画眉草
- 朱蕉
- 油茶叶
- 博落回
- 独椒
- 黑龙串筋
- 菠萝根叶
- 水火麻
- 青棉花藤根
- 朱兰
- 芋儿七
- 硬质早熟禾
- 杜鹃花根
- 土白芨
- 鳝鱼血
- 黄花补血草
- 独行千里
- 通肠香
- 油柑虫节
- 瑞香花
- 鸭舌草
- 玉蜀黍
- 黑草
- 华金腰子
- 制草乌
- 玉米油
- 花荵
- 芙蓉根
- 冬虫夏草
- 蒲公英
- 鱼鹰骨
- 独脚乌桕
- 豆叶七
- 黄花母根
- 牙痈草
- 南蛇藤
- 南板蓝叶
- 牛奶柴
- 冰
- 菰
- 奇林翠雀
- 多足蕨
- 大金钱草
- 裕民贝母
- 野木瓜
- 艾虎
- 黄秦艽
- 海柳
- 水獭
- 白牛胆根
- 黄精叶钩吻
- 白枪杆
- 独活
- 花叶矮沱沱
- 兜兰
- 野漆树根
- 黄花倒水莲
- 涩梨叶
- 野花椒
- 蝴蝶花
- 羊奶果
- 莎木面
- 化血胆
- 秋海棠花
- 刺瓜
- 黄花稔
- 翼首草
- 鱼眼草
- 烟锅草
- 大团囊虫草
- 水麻
- 竹林消
- 羊须
- 盐麸子根
- 羊外肾
- 黄花紫堇
- 倒挂金钩
- 北鹤虱
- 滇茜草
- 黄藤
- 蟾皮
- 油茶油
- 南蛇藤根
- 叶象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