胭脂花
《中华本草》:胭脂花
拼音注音
Yān Zhi Huā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报春花科植物胭脂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rimula maximowiczii Regel采收和储藏:5~6月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全株无粉。根茎短,具多数长根。叶基生;叶柄具膜质宽翅,通常甚短,有时与叶片近等长;叶倒卵次椭圆形、狭椭圆形至倒披针形,连柄长6-25cm,宽2-4cm,先端钝圆,基部渐狭下延成柄,边缘具细锯齿,稀近全缘,中肋稍宽,侧脉纤细,不明显。花葶粗壮,高20-70cm;具伞形花序1-3轮,每轮有花6-20朵;苞片披外形,长3-7mm,先端渐尖,基部相互连合;花梗长1-4cm,无毛,通常下弯;花萼狭钟状,长6-10mm,分裂达全长的1/3,裂片三角形,边缘具腺状小缘毛;花冠暗红色,冠筒管状,裂片长圆形,全缘,通常反折贴于冠筒上;长花柱花:冠筒长11-13mm,雄蕊着生于冠筒中下部,距基部4-5mm,花柱长近达冠筒口;短花桂花:冠筒长4-19mm,雄蕊着生于冠筒上部,花药先端距筒口约2mm,花柱长3-4mm。蒴果圆柱形,伸出萼外,直径4-6mm。种子黑褐色,具网纹。花期5-6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亚高山草甸上或山地林下、林绿及潮湿腐殖质丰富的地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须状根多而粗壮,表面黄白色;质脆,易折断,断面淡黄色。叶基生,多皱缩破碎,完整叶片展平后呈矩圆状倒披针形、倒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,连柄可长达25cm,宽约4cm,先端纯圆,基部下延渐狭成柄,边缘具细牙齿,叶面黄绿色;质脆,易碎。花葶长短不一,黄棕色、暗红紫色或紫色;有时可见伞形花序,1-3轮;花紫红色。气微,味淡。
性味
辛;性平
功能主治
祛风定痫;止痛。主癫痛;头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~15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有止痛、祛风功能。用于癫痫头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鬣羚骨
- 紫苏叶
- 冻青叶
- 羊角藤叶
- 禹粮土
- 玉珊瑚根
- 野火绳
- 燕子尾
- 一文钱
- 越王余算
- 野席草
- 羊耳蒜
- 野粟
- 玉帘
- 芫青
- 野梧桐
- 野冬青皮
- 珊瑚
- 玉山芎穷
- 野猪皮
- 禹白附
- 羽裂盾蕨
- 野慈姑
- 羽叶山蚂蝗
- 沙生风毛菊
- 云锦杜鹃
- 瘿花香茶菜
- 茵陈
- 玉带海雕
- 翼梗獐牙菜
- 满山白
- 上山龙
- 野猪黄
- 云木香
- 野木鱼
- 头顶一朵花
- 白螺蛳壳
- 羊屎木
- 羊角纽花
- 羊肾
- 云南紫珠
- 獾骨
- 羊山刺
- 麻口皮子药
- 新疆藜芦
- 牛巴嘴
- 红背叶
- 粘人花
- 车桑仔
- 鸭脚艾
- 石首鱼
- 竹节草
- 鳙鱼头
- 山橘叶
- 黄金菊根
- 鸭跖花
- 青叶胆
- 铜罗伞
- 蜢臂兰
- 箭杆杨
- 女金芦
- 牛耳朵
- 竹节海棠
- 糙叶千里光
- 绣球防风
- 豆黄
- 鱼尾葵根
- 鹦哥花藤
- 青杠膏
- 青风藤
- 金毛七
- 青天葵
- 青酒缸
- 青羊角
- 鸦跖花
- 毛大丁草根
- 岩指甲花
- 水龙胆草
- 青骨藤
- 琼枝
- 红天葵
- 青稞
- 鸭舌头
- 雀梅藤根
- 庵 (艹闾)
- 黄花地丁
- 高山柏
- 青胡桃果
- 刺天茄
- 杨翠木
- 瓦松
- 葱叶
- 砗磲肉
- 栗荴
- 黄杨叶
- 狗牙根
- 雷五加
- 枸橘刺
- 天鹅毛
- 白线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