帚菌
《中华本草》:帚菌
拼音注音
Zhǒu Jūn
别名
笤帚菌、红扫把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珊瑚菌科真菌美丽枝瑚菌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amaria formosa(Pers.ex Fr.)Quél.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子实体群生。分枝多,浅肉色至肉色,分枝末端柠檬黄色,高7-30cm,直径6-15cm,下部多叉分枝,常具纵向小皱纹,分枝末端圆钝或近尖削。菌柄3-6m高,直径2.5-6cm,基部浅灰白色。菌肉脆,白色或浅色,受伤后先变为红褐色,后变浅黑色,味苦。担子具4小梗。孢子长椭圆形,赭石色,略粗糙,具1-3个小油滴,(8-15)cm×(4-6)c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阔叶林中地上,偶生于针叶林中地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陕西、甘肃、安徽、福建、河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化学成分
从美丽枝瑚菌孢子分离到蛋白质结合多糖(protein-bound polysaccharide)。
药理作用
美丽枝瑚菌对小白鼠肉瘤S180及艾氏癌的抑制作用在60%-70%。
性味
甘;平;无毒
功能主治
理气和胃。主胃气不舒;纳少胀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1.5-3g。
注意
《滇南本草》:“多食令人气凝,少食舒气。”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干檀香
- 都咸子树皮
- 鸡肫草
- 荚果蕨贯众
- 滇瑞香
- 铜牛皮
- 竹节七
- 卤碱
- 蕤核
- 紫堇
- 首乌藤
- 鸭脚木根
- 鸡麻
- 鳝鱼
- 盾叶唐松草
- 薜荔果
- 乳腐
- 紫花地丁
- 人面子根皮
- 大臭黄荆
- 小一把抓
- 藜芦
- 蛇床子
- 水草乌
- 小叶罗汉松
- 开口箭
- 鸡脑
- 接筋草
- 川楝子
- 乌龟
- 河豚鱼肝油
- 断肠草
- 台湾千金藤
- 九节风
- 红茴香叶
- 白毛藤根
- 散血莲
- 云雀
- 扁竹测
- 定草根
- 光头稗子
- 核桃叶
- 杜鹃兰
- 红葱
- 鸬鹚涎
- 山羊肝
- 紫背天葵草根
- 镜面草
- 毛叶兔耳风
- 鹿骨
- 灰锤
- 鹿蹄草
- 紫燕草
- 蛋不老
- 小旋花
- 披散糖荠
- 山砂姜
- 驴肉
- 龙鳞草
- 木槿根
- 石刁柏
- 百步还阳丹
- 杜仲藤
- 羊角参
- 五爪龙
- 天竺黄
- 景天花
- 山刺柏
- 苦蒿
- 薤白
- 石莼
- 鸡肠狼毒
- 地锦草
- 蚕茧
- 矮人陀
- 香榧草
- 蛏
- 单根木
- 石青菜
- 小红藤
- 吐烟花
- 芦子
- 硕苞蔷薇
- 金剪刀草
- 粪箕笃
- 鸡腿堇菜
- 蝎子七
- 泽珍珠菜
- 辣椒
- 青鱼胆
- 八爪金龙
- 香石藤果
- 桤木
- 红叶藤
- 玄精石
- 红毛草
- 飞天蜈蚣
- 八月炸
- 毛黄堇
- 血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