鸬鹚翅羽
《中华本草》:鸬鹚翅羽
拼音注音
Lú Cí Chì Yǔ
别名
鸬鹚羽
英文名
Cormorant feathers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翼上羽毛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alacrocorax carbo sinensis(Blumenbach)采收和储藏:捕捉后拔取羽毛,晾干,烧灰用。
原形态
鸬鹚,中型鸟类,体长80cm。颊、颏和上喉均为白色,形成一半环状。头、羽冠、颈等为黑色,但有金属紫绿色反光,并有白色丝状羽;肩和翼的覆羽青铜棕色,羽缘蓝黑色;初级尺羽黑褐色;次级和三级飞羽灰褐色,并带有绿色金属反光。下体蓝黑色,产具金属反光,下胁有一雪白块斑。尾灰黑色,羽干基部呈灰白色。虹膜翠绿色。眼先橄榄绿色,缀以黑色玟点;眼下橙内色;嘴下喉囊为橄榄黑色,并缀许多鲜黄色斑点。上嘴黑褐,边缘及下嘴灰白色,且具砖红色斑。跗跖黑色,四趾向前,具蹼及锐爪。冬羽时期,头无羽冠,头、颈无白色丝状羽;颊、颏和上喉的白色半环为浅灰棕色所代替,下肋无雪白斑块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河川、湖沼及海滨,善潜水捕食鱼类。营巢于芦甘心丛中或矮树、峭壁上。资源分布:广布于我国各地。经驯养后可供捕鱼。
性味
苦;辛;咸;温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软坚化骨。主鱼骨鲠喉
用法用量
内服:烧存性研末,每次1.5g,开水送下;或含咽。
复方
治诸鱼骨鲠在喉中:鸬鹚毛羽十斤,烧灰研细。每服一钱匕,浓煎橘皮汤调下,或 以绵裹含咽。(《圣济总录》鸬鹚散)
各家论述
《范汪方》:治鲠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鸬鹚翅羽
拼音注音
Lú Cí Chì Yǔ
别名
鸬鹚羽(《范汪方》)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翅羽。
功能主治
《范汪方》:"治鲠。"
复方
治诸鱼骨鲠在喉中:鸬鹚毛羽十斤,烧灰研细。每服一钱匕,浓煎橘皮汤调下,或以绵裹含咽。(《圣济总录》鸬鹚散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亮菌
- 鹿角草
- 石壁莲
- 土羌活
- 鹿角菜
- 牛羊草结
- 阿尔太多榔菊
- 广东金钱草
- 青兰
- 波棱瓜子
- 鹿耳翎
- 鸭脚板草
- 野辣子
- 柿叶
- 银花子
- 毛罗勒
- 鞭叶耳蕨
- 野茶子
- 秋鼠曲草
- 鳙鱼
- 鼠李皮
- 棕竹
- 银不换
- 云南金莲花
- 地白草
- 雁肉
- 秋木瓜
- 野鸦椿根
- 阳起石
- 玉簪花
- 梅根
- 野鸦椿花
- 雷公藤
- 一味药
- 米面蓊根
- 野花椒叶
- 鸭脚木皮
- 云实
- 路旁菊
- 鱼虱子
- 单根木叶
- 竹鱼
- 细叶大戟
- 野鸦椿子
- 川鄂山茱萸
- 阿育魏实
- 野酒花
- 野花椒
- 一碗泡
- 云南莲座蕨
- 野豌豆
- 云母石
- 皱叶鼠李
- 一把蔑
- 云南风车子
- 紫楠根
- 野荔枝果
- 东方狗脊
- 石胆草
- 阳雀花
- 野菊花
- 老虎耳
- 阳遂足
- 云牛膝
- 苦楝叶
- 牛含水
- 野黄皮
- 小罗伞
- 野苦瓜
- 野菱
- 石耳
- 虾蟆脑
- 银扁担
- 大苞叶千斤拔叶
- 阴蚼
- 银牙莲
- 野菊
- 灯笼泡
- 白石脂
- 银锁匙
- 野花生
- 银老梅
- 野芭蕉
- 小茄
- 野苜蓿
- 银白杨叶
- 野麦子
- 野颠茄
- 番杏
- 阴地蕨
- 野鸦椿皮
- 蒟蒻薯
- 小柳拐
- 野葡萄根
- 银灰旋花
- 猫眼草
- 银南星
- 野靛
- 红泽兰
- 红香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