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尾复叶耳蕨
《中华本草》:长尾复叶耳蕨
拼音注音
Chánɡ Wěi Fù Yè ěr Jué
别名
小叶金鸡尾巴草、稀羽复叶耳蕨
英文名
Simple Arachniodes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鳞毛蕨科植物长尾复叶耳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achniodes simplicior (Makino) Ohwi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除去须根,削去叶柄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植株高60-80cm。根状茎横卧,密被棕色、狭披针形或条状钻形鳞片。叶近生;叶柄长30-40cm,禾秆色,被狭披针形鳞片;叶片厚纸质,卵状长圆形,和叶柄近等长,宽18-30cm,顶部尾状,下面沿叶轴、羽轴及中脉偶有小鳞片,三回羽裂或基三回羽状;羽片3-5对,基部1对羽片最大,其基部1对小羽片伸长(下侧1片特长);小羽片三角状长圆形,边缘浅裂而具芒刺状锯齿。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,在中脉两侧各成1行;囊群盖圆肾形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1800m的山坡林下或溪沟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,表面具棕色叶柄残基,并有棕褐色鳞片,鳞片披针形或条状钻形,长3-13mm。质较硬。气微,味淡。
化学成分
根茎含异绵马素(isoaspidin)BB、AB。
性味
苦;寒
归经
胃;肾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内热腹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有清热解毒的功能。用于内热腹痛、关节酸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沼地马先蒿
- 竹节海棠
- 复生草
- 粘鱼须
- 绿衣枳壳
- 玄明粉
- 铜锤玉带草
- 茉莉叶
- 巴豆霜
- 野三七
- 浆果苋
- 八仙草
- 绛梨木
- 丁香根
- 血人参
- 野绿麻根
- 四指马鲅
- 长管蝙蝠草
- 白乳菇
- 朱唇
- 美丽胡枝子花
- 骑马参
- 三叶青
- 黄葵
- 小叶假耧斗菜
- 忽布筋骨草
- 枫荷梨
- 黄背草果
- 鹅掌楸根
- 干檀香根
- 黄瓜叶
- 小叶买麻藤
- 黎辣根
- 龟版
- 漆叶
- 地苏木
- 无花果叶
- 败火草
- 山葡萄
- 石芥菜
- 小花清风藤根
- 小叶眼树莲
- 小扁豆
- 大黄茎
- 行夜
- 多茎野豌豆
- 胡麻花
- 桂子
- 苔垢菜
- 翡翠
- 田旋花
- 烧伤藤
- 竹叶椒
- 八月瓜
- 马刀
- 遍地金
- 玉簪
- 地贵草
- 黑豆衣
- 苦瓜
- 山牡丹
- 雪莲花
- 脾寒草
- 杏仁
- 蓬蘽
- 罗勒
- 灵砂
- 水牛角
- 省雀花
- 挖耳草
- 川山橙果
- 棣棠花
- 睡莲
- 仔榄树
- 八角莲
- 癞树叶
- 萹蓄
- 蓖麻叶
- 列当
- 拘那花
- 珊瑚冬青
- 鸡脚草乌
- 白果根
- 剑叶铁树
- 水麻根
- 鸭屎树
- 水晶兰
- 蛇疙瘩
- 鹅掌金星草
- 黄桷浆
- 橄榄
- 马鬃
- 川党参
- 百灵草
- 及己
- 还亮草
- 海莲果
- 鸡(土从)
- 短齿楼梯草
- 枫香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