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楤木
《中华本草》:湖北楤木
拼音注音
Hú Běi Sǒnɡ Mù
别名
刺包头、飞天蜈蚣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湖北楤木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alia hupehensis Hoo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挖根部,洗净,切片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湖北楤木 灌木或乔木,高达12m。小枝密生黄棕色绒毛,有刺。叶为二回羽状复叶;托叶和叶柄基部合生,深棕色,先端离生部分披针形;叶轴和羽片轴密生绒毛;羽片对生,有小叶9,基部有小叶1对;小叶往纸质,卵形至长圆状卵形,长8-13cm,宽3-6cm,先端长渐尖或短渐尖,基部圆形,上面粗糙,脉上必生细糙毛,下面密生黄棕以绒毛,边缘有锯齿,齿有刺尖,侧脉约8对。圆锥花序顶生,长25-35cm,分枝2-5个,指状排列;伞形花序在二级分枝上单个顶生,或另有1-2个侧生分辩率形花序,有花10-20朵;苞片披针形,宿存,小苞片线形;萼无毛,边缘有5个三角形尖齿;药瓣5,白以,卵状三角形;雄蕊5;子房5室,花柱5,离生,反曲。果实球形,直径约4mm,黑色,有5棱。花期7月,果期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200m的北向山坡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。
性味
味辛、苦,性微温
功能主治
活血祛瘀;利水消肿。主跌打损伤;瘀血肿痛;骨折;水肿;小便不利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0g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捣烂,酒炒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海韭菜
- 海龟
- 狐胆
- 河乌
- 河鲀鱼
- 海参内脏
- 大毛红花
- 狐心
- 猴骨
- 红千层
- 桦革裥菌
- 海鹞鱼齿
- 红木香
- 红毛悬钩子
- 母猪藤根
- 湖北地黄
- 桦褶孔
- 红毛叶马蹄香
- 海鲶
- 猴枣
- 绿百合
- 海粉
- 海马
- 红瑞木
- 湖北贝母
- 海螺壳
- 枫香脂
- 青鱼胆草
- 大葫芦
- 芦荟花
- 羊耳蒜
- 芝麻壳
- 地盘松球
- 阴蚼
- 铁扇子
- 五灵脂
- 桃树胶
- 海螺厣
- 鸡爪簕
- 青海马尾连
- 小叶鹅掌柴
- 麦冬
- 老鼠吹箫
- 玉带根
- 过路惊
- 茶子木花
- 河豚子
- 牛奶子
- 苦檀子
- 蓍草
- 岩筋菜
- 博落回
- 李树胶
- 柃木
- 螳螂跌打
- 过墙风
- 川滇桤木
- 箭杆风
- 突厥雀
- 擘蓝
- 苞叶木
- 狗脚迹
- 黄瓜
- 屎咕咕
- 鹅绒藤
- 青木香
- 蝙蝠
- 常春藤
- 球花党参
- 马牙七
- 火殃簕
- 海龙
- 臭常山
- 使君子根
- 土人参
- 黄皮果核
- 白马骨
- 蜣螂
- 假连翘
- 苍蝇草
- 赶山鞭
- 粗糠柴
- 蝉蜕
- 龙血树
- 太平莓
- 十两叶
- 砗磲
- 刺天茄
- 丹参
- 赤胫散
- 合掌消
- 金榭榴
- 香榧草
- 刺蒺藜
- 辣椒
- 岗梅根
- 香豆蔻
- 牛乳
- 黄木耳
- 淡味当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