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乌
《中华本草》:河乌
拼音注音
Hé Wū
英文名
Dipper, Ouzel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河乌科动物河乌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nclus cinclus (Linnaeus)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捕捉,捕杀后,除去羽毛及内脏,取肉鲜用。
原形态
河乌,雌雄相似。自额、头顶、后颈至上背,以及眼先、眼后和颈侧呈深灰褐色,其羽端的色泽较浅淡。上体余部以及两翼和尾为石板褐色,背和腰的褐色较浓着。飞羽褐色,外缘沾灰。尾较短,尾羽也褐色。颏和喉、前胸白色,和腹部的浓褐色不同。下胸和腹部褐色。虹膜辉淡褐色;嘴黑或黑褐色;跗趾暗褐、石板褐甚至黑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河乌是生活地高海拔地带而较能耐寒的鸟类,常在溪流、岩石或浅滩上搜索昆虫,有时甚至在水底下寻找食物。飞行迅速而径直,常贴近水面飞掠而过,起飞和停止均伴随尖锐的叫声。繁殖季节一般在3-4月间,在西藏地区为6-7月间。筑巢在急流边的石隙中每窝产卵3-4枚。资源分布:分布青海、甘肃、新疆和四川等地。
化学成分
肉含蛋白质(protein),肽类(pepides),氨基酸(amino acid),脂类(lipid)。
性味
辛;咸;寒
归经
心;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消肿散结。主淋巴结炎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有清热解毒、消肿散结的功效。主治淋巴结炎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毛红花
- 狐心
- 猴骨
- 红千层
- 桦革裥菌
- 海鹞鱼齿
- 红木香
- 红毛悬钩子
- 母猪藤根
- 湖北地黄
- 桦褶孔
- 红毛叶马蹄香
- 海鲶
- 猴枣
- 绿百合
- 海粉
- 海马
- 红瑞木
- 湖北贝母
- 海螺壳
- 枫香脂
- 青鱼胆草
- 大葫芦
- 芦荟花
- 羊耳蒜
- 芝麻壳
- 地盘松球
- 阴蚼
- 铁扇子
- 五灵脂
- 桃树胶
- 海螺厣
- 鸡爪簕
- 青海马尾连
- 小叶鹅掌柴
- 麦冬
- 老鼠吹箫
- 玉带根
- 过路惊
- 茶子木花
- 河豚子
- 牛奶子
- 苦檀子
- 蓍草
- 岩筋菜
- 博落回
- 李树胶
- 柃木
- 螳螂跌打
- 过墙风
- 川滇桤木
- 箭杆风
- 突厥雀
- 擘蓝
- 苞叶木
- 狗脚迹
- 黄瓜
- 屎咕咕
- 鹅绒藤
- 青木香
- 蝙蝠
- 常春藤
- 球花党参
- 马牙七
- 火殃簕
- 海龙
- 臭常山
- 使君子根
- 土人参
- 黄皮果核
- 白马骨
- 蜣螂
- 假连翘
- 苍蝇草
- 赶山鞭
- 粗糠柴
- 蝉蜕
- 龙血树
- 太平莓
- 十两叶
- 砗磲
- 刺天茄
- 丹参
- 赤胫散
- 合掌消
- 金榭榴
- 香榧草
- 刺蒺藜
- 辣椒
- 岗梅根
- 香豆蔻
- 牛乳
- 黄木耳
- 淡味当药
- 问荆
- 金凤藤
- 郁金
- 乌骨麻
- 鳑魮鱼
- 乌药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