猴枣
《中华本草》:猴枣
拼音注音
Hóu Zǎo
别名
猴子枣、羊肠枣、猴丹、申枣
英文名
Bezoar from Monkey, Rhesus Macaque Bezoar
出处
出自《药物出产辨》:猴枣生于老猿猴之胃及肝胆间,缘猿猴常食各种山果,积年累月,其精液所结成为石者,形如枣,犹如牛之生黄,狗之生宝。故治效亦相类也。猴枣为治热痰最灵捷之圣药,功胜西黄八宝散,暨诸祛热痰药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猴科动物猕猴等的肠胃结石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Macaca mulatta Zimmermann2.Macaca speciosa F.Cuvier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捕捉,捕杀后,剖腹,取出肠胃中的结石,于通风处晾干。
原形态
1.猕猴,体形瘦小,头顶无“漩毛”,肩毛短而尾较长,约为之半。颊部有颊囊,具5趾(指),有扁平的指甲,臀胝发达,呈红色,雌体更红。体色为呈棕灰色或棕黄色,色泽因地区、年龄不同而有异背部后半部毛呈橙黄色而有光泽;腹面淡灰色,后肢上部亦有橙色的光泽。2.短性猴,体形较猕猴大,大者可重达15kg。四肢等长,尾很短,仅6cm左右。壮年时颜面红色,小猴随性成熟而变红,老年后裉去红色变为紫色或青黑色;头顶之毛较长,由正中向两侧分开,是与猕猴的主要区别点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栖息于石山、树林、裸岩等环境。营集群生活。2.生活于热带、亚热带地区,栖息环境与猕猴相似。群居。余皆与猕猴相似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和长江流域大部,青藏高原及山西、河南、河北等地亦有零星分布。2.分布于西南及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,(1)印度猴枣多呈椭圆形或长圆形,大小不一。表面青黑色或暗黄色,平滑有光泽。质硬而脆,击之易碎,断面有层纹,易层层剥离,断面灰绿色,粗糙,无光泽。中心部位有空洞或可见果核、石子、树枝等异物。微有香气,味微苦。[br](2)马来西亚猴枣,多呈长圆形,体较大,长3-4cm,直径1.8-2.2cm。表面暗黄色或呈灰黑色相间的环纹,平滑,有光泽,中心部位无空洞。[br](3)国产猴枣,呈椭圆形、扁圆形,大小不一。表面青灰色、黑褐色或暗灰色,有光泽。质松脆,击之易碎,断面可见同心环层纹,中心部位常有柴梗、石子、豆衣等异物。[br]显微鉴别,取样品粉末少许,置小试管中,直火加热,收集升华物置显微镜下观察,可见黄色针柱状结晶。
性味
性苦;微咸;性寒
鉴别
理化鉴别(1)取样品粉末少许,置小试管中,加硝酸数滴,稍后即显红色,加热后,红色消失,呈淡黄色。[br](2)取样品粉末少许,置小试管中,加10%氢氧化钠溶液少许,溶液即显绿褐色,放置数小时后,可见黄色针状结晶析出。[br](3)取样品粉末少许,置紫外光灯下观察,呈蓝绿色或红绿色荧光。[br](4)取本品粉末少许,加甲醇适量浸渍,浸出液用岛津UV-200型紫外光谱仪进行扫描,在波长356nm处有最大吸收峰。
炮制
打碎,拣去核,研极细用。
归经
心;肺;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镇惊;豁痰定喘;解毒消肿。主痰热喘咳;咽痛喉痹;惊痫;小儿急惊;瘰疬痰核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0.3-1g,不入煎剂。外用:适量,醋磨涂。
复方
治小儿惊风,痰多气急,喘声如锯,烦躁不宁:羚羊角一钱,麝香四分,猴枣四钱,煅月石一钱,伽南香一钱,川贝母(去心)二钱,青礞石(煅成绛色,水飞)一钱,天竹黄(飞)三钱。各取净粉,除麝香、伽南香外,先将其余药粉充分和匀,研至极细,随后加入麝香、伽南香二味细粉和匀,瓶装封固。每次服一至二分,日服一至二次,用温开水送服。(《上海市中药成药制剂规范》猴枣散)
各家论述
1.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治惊痫,小儿急惊,痰厥,热痰。疗痈疽,瘰疬,痰核,横痃。2.《饮片新参》:治虚喘,化痰纳气,治惊痫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猴枣
拼音注音
Hóu Zǎo
别名
猴子枣、羊肠枣(《药物出产辨》),猴丹(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),申枣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。
出处
《饮片新参》
来源
为猴科动物猕猴等内脏的结石。
原形态
形态详"猕猴骨"条。
生境分布
产印度、马来半岛及南洋群岛等地。
形状
呈椭圆形,略侧、枣,大小相差悬殊,大者如鸡卵,小者仅如黄豆,一般如莲子大。表面青铜色或绿黑色,平滑而有光泽。质硬而脆,击之易碎;断面灰黄色,有层次,中央有核。气微香,味微苦涩,嚼之有砂性。以个大、色深、质脆者为佳。
性味
①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"苦,寒,无毒。"
②《饮片新参》:"微咸兼苦,寒平,无毒。"
炮制
打碎,拣去核,研极细用。
功能主治
消痰镇惊,清热解毒。治痰热喘嗽,小儿惊痫,瘰疬痰核。
①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"治惊痫,小儿急惊,痰厥,热痰。疗痈疽,瘰疬,痰核,横痃。"
②《饮片新参》:"治虚喘,化痰纳气,治惊痫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2~5分。外用:醋摩涂。
复方
治小儿惊风,痰多气急,喘声如锯,烦躁不宁:羚羊角一钱,麝香四分,猴枣四钱,煅月石一钱,伽南香一钱,川贝母(去心)二钱,青礞石(煅成绛色,水飞)一钱,天竹黄(飞)三钱。各取净粉,除麝香、伽南香外,先将其余药粉充分和匀,研至极细,随后加入麝香、伽南香二味细粉和匀,瓶装封固。每次服一至二分,日服一至二次,用温开水送服。(《上海市中药成药制剂规范》猴枣散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绿百合
- 海粉
- 海马
- 红瑞木
- 湖北贝母
- 海螺壳
- 枫香脂
- 青鱼胆草
- 大葫芦
- 芦荟花
- 羊耳蒜
- 芝麻壳
- 地盘松球
- 阴蚼
- 铁扇子
- 五灵脂
- 桃树胶
- 海螺厣
- 鸡爪簕
- 青海马尾连
- 小叶鹅掌柴
- 麦冬
- 老鼠吹箫
- 玉带根
- 过路惊
- 茶子木花
- 河豚子
- 牛奶子
- 苦檀子
- 蓍草
- 岩筋菜
- 博落回
- 李树胶
- 柃木
- 螳螂跌打
- 过墙风
- 川滇桤木
- 箭杆风
- 突厥雀
- 擘蓝
- 苞叶木
- 狗脚迹
- 黄瓜
- 屎咕咕
- 鹅绒藤
- 青木香
- 蝙蝠
- 常春藤
- 球花党参
- 马牙七
- 火殃簕
- 海龙
- 臭常山
- 使君子根
- 土人参
- 黄皮果核
- 白马骨
- 蜣螂
- 假连翘
- 苍蝇草
- 赶山鞭
- 粗糠柴
- 蝉蜕
- 龙血树
- 太平莓
- 十两叶
- 砗磲
- 刺天茄
- 丹参
- 赤胫散
- 合掌消
- 金榭榴
- 香榧草
- 刺蒺藜
- 辣椒
- 岗梅根
- 香豆蔻
- 牛乳
- 黄木耳
- 淡味当药
- 问荆
- 金凤藤
- 郁金
- 乌骨麻
- 鳑魮鱼
- 乌药子
- 地涩涩
- 漆大姑根
- 黄秦艽
- 沙柳
- 萤火
- 撒发
- 肥荚红豆
- 鳢鱼
- 鸡脚莲
- 屈头鸡根
- 水锦树
- 朱兰
- 榕树
- 崖棕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