奶浆柴胡
《中华本草》:奶浆柴胡
拼音注音
Nǎi Jiānɡ Chái Hú
别名
竹叶青、岔子菜、小粘连、细防风
英文名
Phoen Hawksbeard
出处
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炙科植物竹叶万丈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repis phoenix Dunn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竹叶万丈深 多年生草本,高30-50cm。全株有白色乳汁。根条状,长可达60cm。茎丛生,直立,有棱线,被棕色长粗毛。单叶互生;叶片倒披针形以至条状披针形,长3.5-6.5cm,宽约7mm,先端渐尖至长渐尖,基部狭楔形,下处成短柄,边缘疏生刺齿并有束毛,上面有粗毛,下面疏生刺毛,尤以中脉上较多。头状花序排列为二岐聚伞状伞房花序;总苞钟状;总苞片2层,条形,外短内长;全部为舌状花,花冠黄色。瘦果细柱形,深棕色,有细棱线;冠毛丰富,白色。花期夏季。
性味
味苦;性平
功能主治
祛风散寒;消炎解毒。主感冒;上呼吸道感染;气管炎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奶浆柴胡
拼音注音
Nǎi Jiānɡ Chái Hú
别名
竹叶青、岔子菜,小粘连(《云南中草药》),瘦地草、细防风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。
出处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奶浆柴胡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
原形态
宿根直立草本,高30~50厘米,全体折断后有白色乳汁流出。根条状,粗长,入土很深,长达60厘米。数茎丛生,具有棱线,并被棕色长粗毛。单叶互生,倒披针形以至线状倒披针形,长5~7厘米,宽0.5~1厘米,先端渐尖以至长渐尖,基部狭楔形,下延成短柄;叶缘疏生刺齿。头状花序排为2歧聚伞状伞房花序;总苞钟状,苞片2列,线形,外短内长;花全部舌状,花冠黄色,瘦果细柱形,深棕色,有细棱线,具丰富白色冠毛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草丛中或松林下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性味
性平,味苦。
功能主治
祛风散寒,消炎解毒。治感冒,上呼吸道感染,气管、支气管炎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复方
治感冒:奶浆柴胡、野藿香、大麻疙店。水煎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女娄菜
- 牛喉咙
- 牛奶浆
- 牛扁
- 牛筋
- 牛肝
- 牛至
- 鲇鱼
- 南苜蓿
- 奴柘刺
- 拿虎
- 牛尾泡
- 牛抄藤
- 牛王肺筋草
- 牛羊草结
- 牛耳大黄
- 马蹄荷根
- 牛蒡根
- 千脚虫
- 羊乳
- 荔枝藤
- 牛儿藤
- 牛肺
- 牛肾
- 糯稻根须
- 糯米条
- 偏翅唐松草
- 南烛
- 牛伴木
- 牛尾蒿
- 牛耳草
- 牛舌草
- 荞麦七
- 萍蓬草子
- 爆仗竹
- 帕梯
- 白花蛇头
- 乔木紫珠
- 水玉簪
- 白叶不翻
- 瓢瓜
- 鸡肫草
- 委陵菜
- 湖北海棠根
- 飘拂草
- 芡实
- 鯆鱼
- 木鳖根
- 铁力木
- 一扫光
- 鲤鱼脑
- 红背叶
- 水仙
- 寒莓叶
- 聚头蓟
- 绛梨木叶
- 石仙桃
- 凫肉
- 醋柳果
- 苦参实
- 块茎糙苏
- 川谷根
- 茯苓
- 姜石
- 老鸦胆根
- 垂果大蒜芥
- 延羽卵果蕨
- 葛藟
- 杜鹃花果实
- 田菁
- 灯笼婆婆纳
- 衣鱼
- 铰剪藤
- 僵蚕
- 云南铁扁担
- 犁头草
- 岩莴苣
- 松根
- 单叶血盆草
- 黄颔蛇骨
- 合欢皮
- 山李子
- 楠材
- 芫荽茎
- 蒺藜花
- 山海螺
- 三裂叶犁头尖
- 琥珀
- 棕叶七
- 青藤
- 香排草
- 革质红菇
- 大头茶果
- 绿茎槲寄生
- 老枪谷
- 乌桕木根皮
- 木锥花
- 师实
- 蜂斗菜
- 石龙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