醋柳果
《*辞典》:醋柳果
拼音注音
Cù Liǔ Guǒ
别名
沙枣(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),大尔卜兴(藏名)。
出处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的果实。10~11月采摘成熟果实,晒干。
原形态
沙棘,又名:醋柳、酸刺。
落叶灌木或乔木,高5~10米。具粗壮棘刺;枝幼时密被褐锈色鳞片。叶互生,线形或线状披针形,长2-6厘米,宽0.4~1.2厘米,两端钝尖,下面密被淡白色鳞片;叶柄极短。花先叶开放,雌雄异株;短总状花序腋生于头年枝上,花小,淡黄色,花被2裂;雄花花序轴常脱落,雄蕊4;雌花比雄花后开放,花被简囊状,顶端2裂。果为肉质花被管包围,近于球形,橙黄色,径0.5~1厘米。花期3~4月。果期9~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河边、沙土环境。分布华北、西北及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化学成分
果实含异鼠李素、异鼠李素-3-β-D-葡萄糖甙、异鼠李素-3-β-芸香糖甙及槲皮素、山奈酚的低糖甙。含维生素C达300毫克%以上,胡萝卜素3~4毫克%,维生素E10~15毫克%,维生素B1_0.2~0.4毫克%,维生素B2_0.4~0.5毫克%,叶酸0.5~0.8毫克%。又含苹果酸等。
干种子含油8%,油内脂肪酸成分为:饱和脂肪酸11.6%(棕榈酸、硬脂酸),油酸26.6%,亚油酸34.7%,亚麻酸27.0%。种子油含2.l%非皂化物质,内含玉蜀黍黄素、隐黄素、β-胡萝卜素、γ-胡萝卜素、西红柿烃,并有0.78谷甾醇,维生素E_212毫克%。
树皮含5-羟色胺等生物碱,又含胡萝卜素等。叶含维生索C_340.8毫克%,胡萝卜素、异鼠李素。鲜根瘤中含氯化血红素0.03毫克/克,约高于根其他部位的5倍。
本植物尚含哈尔醇和哈尔满。
性味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:"性温,味酸涩。"
归经
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"入肝、胃、大小肠经。"
功能主治
①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:"活血散瘀,化痰宽胸,补脾健胃。治跌打损伤,瘀肿,咳嗽痰多,呼吸困难,消化不良。"
②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"生津止渴,清热制泻。治高热伤阴证,支气管炎,肠炎,痢疾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丁香根
- 猪骨
- 天蓬草
- 烟草
- 香叶树
- 美丽桐
- 球兰
- 澄茄子
- 跌打老
- 斩龙剑
- 复叶披麻草根
- 狸尾草
- 山郎木根
- 绵马贯众
- 金毛七
- 麻黄根
- 海莲果
- 虎头兰
- 香胶木叶
- 散血藤
- 珍珠莲
- 头发七
- 黑皮跌打
- 大叶凤仙花
- 打箭菊
- 节节茶
- 地肤子
- 尖耳贯众
- 肉连环
- 接骨树
- 棱子芹
- 剑皮树菌
- 臭黄荆根
- 毛药
- 南瓜根
- 水虾草根
- 水芙蓉
- 粗糠柴
- 骆驼脂
- 枫香脂
- 银粉背蕨
- 回回蒜
- 礞石
- 沙蓬
- 单根木
- 獭胆
- 盘石龟
- 云防风
- 棱叶韭
- 假苦瓜
- 乌苏里鼠李树皮
- 红葱
- 松树梢
- 地麻黄
- 乌榄
- 苦楝花
- 臭梧桐
- 七角白蔹
- 黄山五叶参
- 绣球花
- 空心木
- 石螃蟹
- 玉米黑粉
- 秃鹫
- 枳椇木皮
- 五指毛桃
- 鼹鼠
- 天花粉
- 女娄菜
- 蓝叶藤
- 大管
- 青竹标
- 血参
- 山核桃皮
- 掐不齐
- 栲栗果壳
- 木瓜
- 榆树
- 单肾草
- 衣鱼
- 栝楼皮
- 山牛毛毡
- 马刀
- 椰子浆
- 冬瓜
- 长毛柃叶
- 麦麸草根
- 山丹
- 甜杏仁
- 大过路黄
- 红茴香根
- 鹿药
- 清香桂
- 血苋
- 茴香虫
- 倒爪草
- 荆芥
- 狮子七
- 黄茶根
- 越西川木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