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瓜根
《*辞典》:南瓜根
拼音注音
Nán Guā Gēn
出处
《分类草药性》
来源
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根。
性味
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平,味淡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利湿热,通乳汁。治淋病,黄疸,痢疾,乳汁不通。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一切火淋,火症,行大肠气胀。"
②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消肿,除湿热,解毒,排痰,下乳。治黄疸病及痢疾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。3~6钱(鲜者1~2两)。
复方
①治火淋及小便赤热涩痛:南瓜根、车前草、水案板、水灯芯。同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②治湿热发黄:南瓜根炖黄牛肉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③治便秘:南瓜根一两五钱。浓煎灌肠。(《闽东本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南瓜根
拼音注音
Nán Guā Gēn
英文名
Cushaw root
出处
出自《分类草药性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ucurbita moschata (Duch. Ex Lam.) Duch. Ex Poir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;洗净;晒干或鲜用
原形态
一年生蔓生草本,茎条达2-5m。常节部生根,密被白色刚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粗壮,长8-19cm,被刚毛;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,有5角或5浅裂,长12-25cm,宽20-30cm,先端尖,基部深心形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以,两面均被刚毛和茸毛,边缘有小而密的细齿。卷须稍粗壮,被毛3-5歧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单生,花萼筒肿钟形,长5-6mm,裂片条形,长10-15mm,被柔毛,上部扩大成叶状,花冠黄色,钟状,长约8cm,5中裂,裂片边缘反卷,雄蕊3,花丝腺体状,长5-8mm,花室折曲;雌花单生,子房1赛马,花柱短,柱头3,膨大,先端2裂,果梗粗壮,有棱槽,长5-7cm,瓜蒂扩大成喇叭状。瓠果形状多样,外面常有纵沟。种子多数,长卵形或长圆形,灰白色。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地均有。
性味
味甘;淡;性平
归经
归肝;膀胱经
功能主治
利湿热;通乳汁。主湿热淋证;黄疸;痢疾;乳汁不通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,鲜品加倍。外用:适量,磨汁涂或研末调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一切火淋,火症,行大肠气胀。2.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消肿,除湿热,解毒,排痰,下乳。治黄疸病及痢疾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乌爪金龙
- 小酒饼花
- 会东藤
- 李树胶
- 倒吊笔叶
- 倒水莲
- 毛冬瓜
- 荷花
- 甜瓜
- 红螺塔
- 油茶
- 华清香藤
- 玉蜀黍根
- 花楸
- 沙叶铁线莲
- 白花铁线莲
- 大花糙苏
- 石斛露
- 石燕
- 西藏花椒种子
- 玉簪花根
- 芹花
- 沙枣花
- 理肺散
- 红橡木子
- 虎皮草
- 绿豆叶
- 月季花根
- 迎春花
- 莱菔缨
- 虱草花
- 一味药
- 水菖蒲
- 凤眼果树皮
- 槲寄生
- 红树皮
- 小白花苏
- 四季素馨花
- 油渣果根
- 山樱桃核
- 纤枝山柑
- 山甜茶
- 杨树花
- 白头翁茎叶
- 甘菊花露
- 岩青菜
- 虎骨
- 还筒子
- 水牛角
- 云南铁丝莲
- 芒消
- 花生衣
- 旱荷叶
- 石枣子
- 玫瑰茄
- 吕宋楸毛
- 木防己
- 曲枝假蓝
- 狗头骨
- 山丹花
- 土三七
- 胡麻仁
- 单花芥
- 玉蝉花
- 蝲蛄石
- 凫肉
- 红筷子冠毛
- 多花猕猴桃
- 石首鱼
- 蚕豆花
- 回回蒜果
- 葫芦
- 天目琼花
- 羊毛绒球蟹
- 牧马豆
- 浮海石
- 老鸦糊
- 水牛皮
- 芸香草
- 圣罗勒
- 川梨
- 水苎麻
- 朴树叶
- 花椒
- 羖羊角
- 凤丫草
- 礜石
- 穞豆
- 猕猴梨叶
- 益母草
- 土燕窝
- 花生壳
- 花蝴蝶根
- 沙塘木
- 石上藕
- 掐不齐
- 华南桦
- 脉果漆
- 花叶矮陀陀
- 地瓜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