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沉香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土沉香
拼音注音
Tǔ Chén Xiānɡ
别名
沉香[广东]、白木香、芫香、六麻树、女儿香、芽香树
来源
为瑞香科沉香属植物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 (Lour.) Gilg.,以含树脂的心材入药。
原形态
常绿乔木,高可达20米。根和茎有香气。树皮及枝灰褐色,外皮质薄而致密,易剥落,小枝被柔毛。单叶互生,具柄;叶片椭圆形或卵形,长6~9厘米,宽2.5~4.5厘米,先端短渐尖,基部窄楔形,下延,全缘,下面及叶柄被伏贴绒毛,长成渐无毛。春末夏初开黄绿色花,数朵排成顶生或腋生伞形花序,被灰白色毛;花被管状,有毛,先端5裂,喉部有鳞片10片,与雄蕊互生;雄蕊10,成2轮着生花被管上;子房瓶状,被毛,无花柱,柱头扁圆。蒴果木质,扁倒卵形,密被灰色绒毛,基部有宿存略为木质的花被。
栽培
生于我国热带地区,喜高温高湿环境,对土壤要求不严,肥沃土壤生长快,但产香少,较瘦土壤生长虽慢,但易形成沉香。种子繁殖,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。如果来不及播种,可用3倍湿沙混合贮存,但贮藏不能超过1周。条播,行距5寸,覆土9分左右,每亩播种量8~10斤。10天左右出苗,并搭可透40%光的棚遮阴,大寒到立春前后以6×5尺行株距定植。
制法
选择树干直径30厘米以上的小树,用刀在树干上顺砍数刀,伤口深3~4厘米,为菌类所感染,数年后,在伤口处如有黑色沉淀物就是中药的“沉香”。取下沉香晒干后,用刀挖去粘附在其上面的白色木片即成。
生境分布
生于热带、亚热带山地常绿林中和季雨林中。分布于福建、广西、广东等省区。
形状
为片状或不规则的长条状,大小不一,一面多具纵沟,由棕黑色的含树脂部分与淡黄色木质部交错形成花纹,微有光亮;另一面(人工伤面或虫伤面)多为黄褐色腐朽的木质,表面凹凸不平,入水半浮或上浮。气芳香,味苦,燃烧时发浓烟,并有强烈的愉快香气及黑色油状物浸出。本品以色黑质重,树脂显著,入水下沉者为佳。
化学成分
含挥发油及树脂。
性味
辛、苦,微温。
功能主治
降气,调中,暖肾,止痛。主治:胸腹胀痛,呕吐呃逆,气逆喘促。
用法用量
0.3~1钱。
备注
同属植物[b]沉香[/b]Aquilaria agallocha Roxb. 叶椭圆状披针形、披针形或倒披针形,先端长渐尖。伞形花序无总梗或梗短;花白色。蒴果长3厘米以上。产印度尼西亚,柬埔寨及越南。我国台湾亦有栽培。
药材呈圆柱状或不规则棒状,颜色较土沉香为深,表面为灰黑色或灰黄色,较油润,因经过刷色上胶,质地较沉重,气味较浓。含油树脂。其醇提取物(48%),经皂化后,水蒸气蒸馏得挥发油约13%,油中含苄基丙酮(benzylactone, C[XB]6[/XB]H[XB]5[/XB]•CH[XB]2[/XB]COCH[XB]3[/XB])、双甲氧基苄基丙酮,倍半萜烯醇等。蒸馏后残渣中有氢化桂皮酸(C[XB]6[/XB]H[XB]5[/XB]CH[XB]2[/XB]CH[XB]2[/XB]COOH),对甲氧基氢化桂皮酸等。据报道,从受霉菌感染本种沉香的挥发油中分离出倍半萜烯醇:沉香螺萜醇(agarospirol,C[XB]15[/XB]H[XB]26[/XB]O),沉香萜醇(agarol,C[XB]15[/XB]H[XB]26[/XB]O)、蛇床烷(selinane),两种倍半萜烯化合物,具羟基酮及羟基的化合物,又在气液层析中发现5中癸烯的异构物。从未受霉菌感染本种沉香的挥发油中分离出的结晶性的沉香油醇,蛇床烷,两种倍半萜烯化合物,具羟基酮及羟基的化合物,在气液层析中发现有5种癸烯的异构物。其功效与前种相同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土百部
- 大蝎子草
- 野京豆
- 飞天蠄蟧
- 箭杆杨
- 栀子花
- 苹婆
- 黄麻
- 马缨杜鹃
- 过岗龙
- 八角莲
- 竹节草
- 红瑞木
- 九龙盘
- 黄藤叶
- 白石榴根
- 西藏凤仙花
- 佛杜树
- 吉祥草
- 海金沙
- 石豇豆
- 漆树根
- 鳕鱼骨
- 白椴
- 通天草
- 小叶榕
- 甘菊
- 小口小金发藓
- 诃子核
- 蒙古马兰
- 野棕
- 敦盛草
- 鮧鱼
- 楼梯草
- 三七
- 山梅花根皮
- 黑种草
- 龙须眼子菜
- 戴星草
- 甘遂
- 红皮云杉
- 黄山五叶参
- 双肾草
- 滇瑞香
- 苦楝花
- 功劳叶
- 武靴藤
- 地涩涩
- 接骨丹
- 野烟叶
- 蓝花棘豆
- 衣鱼
- 地浆
- 小叶黑面叶
- 复羽叶栾树
- 昆明堇菜
- 木蜡树根
- 鸢胆
- 毛冬瓜叶
- 玫瑰茄
- 荆芥
- 芦竹笋
- 地筋
- 胆南星
- 沙叶铁线莲
- 四季素馨花
- 红石耳
- 石蛇
- 大过山龙
- 木莲
- 何首乌
- 竹蠹虫蛀末
- 赤车使者根
- 八哥
- 芡实
- 象皮
- 粘山药
- 石笔海胆
- 杏仁
- 桃枝
- 蒲圻贝母
- 榛子花
- 小米柴
- 鳗鲡鱼骨
- 秋海棠茎叶
- 玉簪花
- 野苦荬菜
- 滇肉棒
- 杜仲
- 山合香
- 花椒
- 鳍蓟
- 苏木蓝
- 小无心菜
- 枇杷花
- 土贝母
- 五齿剑
- 芍药花
- 海菜
- 榔榆茎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