鸢胆
《中华本草》:鸢胆
拼音注音
Yuān Dǎn
别名
鹰胆
英文名
kite gallbladder
出处
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鹰科动物鸢的胆囊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ilvus korschun (Gmelin)
原形态
鸢,鸢为大型鸟类。羽色大都为褐色。额白;上体包括两翅的表面几为纯褐色,头顶和后颈的各羽有黑褐色羽干,两侧杂以棕白色,使羽干纹特别明显。两翅初级飞羽黑褐色。尾呈叉状;尾羽浓褐,微缀黑褐色横斑,羽端褐白色。耳羽纯黑褐色,故又名黑耳鸢颏和喉白,羽端较褐,羽干黑褐,胸以瑕浓褐色,羽干也黑,其左右两侧稍沾棕色,因呈纵纹;下腹、尾下覆羽以及覆腿羽呈棕黄色,白色羽基常展露于外;翼下覆羽暗红褐色,腑红褐色而杂以黑褐色羽干;尺羽下面大都暗灰褐色,而于外侧初级飞羽的基部具一大形白斑,展翅高翔时,特别明显。幼鸟的头部和腹部满布纵纹。虹膜暗褐色;嘴黑色,蜡膜和下嘴基部淡黄沾绿;脚灰黄色,爪黑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为城市、村镇以及栽培地带和山野等处常见的一种鸟类。天晴朗时,喜单独翱翔在天空中历久不停。冬季三五成群漫游。飞行时易改变方向而多成圈状,或在滑翔中两翅不甚振动,有如高悬在空中一般。视力锐每,叫声如吹箫一般。食物主要为肉食性,如小型兽类、鸟类、两栖类及鱼类等,亦吃小型动物尸体及残屑。在我国南方自二月间就开始繁殖,结群营巢在山谷丛树间的巨木上,或置于小丘的岩棚巅处。卵每窝一般2-3枚,污白色或稍带绿,杂以各色斑点。资源分布:分布几遍全国各地,为终年常见的留鸟。
性味
辛;苦;温
归经
心;胃经
功能主治
温中理气。主胃气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焙干研末,适量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鸢胆
拼音注音
Yuān Dǎn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鹰科动物鸢的胆。
原形态
动物形态详"鸢脚爪"条。
功能主治
治心胃气痛。
复方
治心胃气痛:鸢胆、鸢心、鸢肚。共炕干,研末,兑开水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瓶蕨
- 茅香根
- 驳骨丹
- 树头菜
- 百舌鸟
- 盘羊睾丸
- 大鱼鳔花
- 栾犀
- 南枳椇
- 老鼠脚迹
- 黑皮跌打
- 豺皮樟根
- 圆叶母草
- 柿
- 木荷
- 竹叶防风
- 鲤鱼皮
- 角翅卫矛果
- 白背杨
- 小三棵针
- 华千金藤
- 豆油
- 大草乌
- 王母钗
- 沙枣花
- 砖子苗
- 石油菜
- 云南小膜盖蕨
- 山豆根
- 钱针万线草
- 蜂窝草
- 衣鱼
- 凤眼草
- 黄珠子草
- 树锦鸡儿
- 紫芝
- 柿蒂
- 帽辫七
- 铃铃草
- 驴打滚草
- 裸柱菊
- 木半夏
- 蒲桃种子
- 密叶绢藓
- 木半夏果实
- 哈士蟆
- 藜茎
- 铃茵陈
- 露蕊乌头
- 金橘露
- 墨旱莲
- 鲈鱼
- 莲状绢毛菊
- 辽瓦松
- 木大力王
- 密马
- 曼陀罗根
- 木本胡枝子皮
- 雷公橘
- 牛喉咙
- 鳞始蕨
- 买麻藤
- 雷五加
- 可爱花
- 白残花
- 浮小麦
- 薄荷露
- 白鹇
- 短茎独活
- 罗锅底
- 青鱼枕
- 雀榕根
- 红酸杆
- 山白果
- 华山矾
- 网脉橐吾
- 猬心肝
- 野拔子
- 滇瑞香
- 杨梅根
- 苜蓿根
- 地钱
- 红背酸藤
- 波罗蜜
- 琼枝
- 粗叶木叶
- 虎睛
- 鸢胆
- 支柱蓼
- 滇南冠唇花
- 鸡肝
- 鹧鸪脚
- 雁肉
- 峨山雪莲花
- 过山蕨
- 荷莲豆菜
- 两指剑
- 凤眼果壳
- 马牙七
- 红地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