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大力王
《中华本草》:木大力王
拼音注音
Mù Dà Lì Wánɡ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海南新樟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Neocinnamomum lecomtei Liou[N.hainanianum Allen]采收和储藏:四季可采,以冬季为佳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海南新樟灌木,高3-4m。枝条圆柱形,有条纹,幼时密被锈色柔毛,其后毛渐脱落;芽小,芽鳞厚,密被锈色糙伏毛。叶互生,幼枝上的有时近对生;叶柄长1-1.5cm,密被锈色柔毛;叶片卵圆形至宽卵圆形,长(5.5-)8-12cm,宽(2.5-)4-7.5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、近圆形或近截形,坚纸质,幼时两面均密被锈色短柔毛。老时上面除脉外余部近无毛,下面仍密被锈色短柔毛。果序腋生,单一,总梗长2-5mm;果椭圆状卵球形,长1.5-2cm,花被片宿存,两面密被锈色短柔毛,肉质增厚;果梗向上增粗。花期8月,果期10月至翌年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密林中或山谷水沟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辛;温;有小毒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舒筋活血;行气止痛。主风湿痹痛;腰痛;产后筋骨疼痛;胃痛;腹泻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
注意
孕妇慎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木大力王
别名
海南新樟
来源
樟科木大力王Neocinnamomum hainanianum Allen,以全株入药。
生境分布
广西、广东、海南。
性味
辛,温。有小毒。
功能主治
祛风湿,舒筋络,活血散瘀,行气止痛。
风湿骨痛,跌打损伤,腰肌劳损,神经痛,乙脑后遗症,小儿麻痹后遗症:用全株3~5钱,水煎服。
产后筋骨疼痛:用全株3~5钱,炖猪骨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辽瓦松
- 密马
- 曼陀罗根
- 木本胡枝子皮
- 雷公橘
- 牛喉咙
- 鳞始蕨
- 买麻藤
- 雷五加
- 可爱花
- 白残花
- 浮小麦
- 薄荷露
- 白鹇
- 短茎独活
- 罗锅底
- 青鱼枕
- 雀榕根
- 红酸杆
- 山白果
- 华山矾
- 网脉橐吾
- 猬心肝
- 树头菜
- 野拔子
- 滇瑞香
- 杨梅根
- 苜蓿根
- 地钱
- 红背酸藤
- 茅香根
- 波罗蜜
- 琼枝
- 粗叶木叶
- 虎睛
- 鸢胆
- 支柱蓼
- 滇南冠唇花
- 鸡肝
- 鹧鸪脚
- 雁肉
- 峨山雪莲花
- 过山蕨
- 荷莲豆菜
- 两指剑
- 凤眼果壳
- 马牙七
- 红地榆
- 百足藤
- 救必应
- 鱼脑石
- 粪箕笃
- 黑草
- 梨果榕
- 桂花
- 胡桃仁
- 驳骨丹
- 雷丸
- 剪红纱花
- 驴乳
- 老鸦糊
- 鲈鲤
- 龙涎香
- 龙眼肉
- 蓝胡麻草
- 龙眼花
- 蓼子草
- 裂叶心翼果
- 密褶红菇
- 木姜子
- 老鸦胆根
- 老鼠瓜
- 莱菔缨
- 莲生桂子草根
- 蜡梅花
- 蝲蛄石
- 密花角蒿
- 辣根
- 辽东栎
- 镰萼虾脊兰
- 雷公七
- 老蜗生
- 肋柱花
- 腊梅花
- 荔枝根
- 鹭鸶兰
- 莲雾根
- 蒌油
- 藜实
- 蛎菜
- 明胶
- 酪
- 镰形棘豆
- 骆驼蹄瓣
- 骆驼蹄草
- 老鼠脚迹
- 莲花
- 蓝花子
- 龙须莞
- 裂叶翼首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