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鼠瓜
《*辞典》:老鼠瓜
拼音注音
Láo Shǔ Guā
别名
槌果藤(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),菠里克果(维名)。
出处
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白花菜科植物刺山柑的根皮、叶、果。秋季果将成熟时采收。
原形态
蔓生灌木,长1~2米。根粗大,皮厚,黄白色。小枝淡绿色,幼时有柔毛,后变无毛。叶互生;纸质,近圆形、宽卵形或倒卵形,长1~5厘米,宽1~4.5厘米,先端圆形,具短突尖,基部圆形,全缘,两面无毛;叶柄长2~20毫米;托叶变形成钩刺,长2~6毫米。花单生叶腋,直径2~3厘米;花梗长2.5~4厘米,无毛;萼片卵形,外面无毛,内面有柔毛,后变无毛;花瓣白色、粉红色或紫红色,倒卵形;雄蕊多数;子房柄长2厘米。浆果椭圆形,长2.5~4厘米,宽1.5~3厘米,内皮呈血红色。种子多数,深褐色,象萝卜子,有辛辣味。
生境分布
生于干旱有沙石的低山坡、沙地。分布新疆、西藏等地。
化学成分
种子含结合的阿魏酸和芥子酸。种子油中含C18不饱和脂肪酸。叶和末开的花含芸香甙。
性味
味辛苦,性温。
功能主治
祛风,散寒,除湿。
复方
治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:鲜老鼠瓜根皮四份,果一份;或老鼠瓜鲜叶四份,果一份,共捣成糊状(若稍干,不成糊状时,可酌加热白酒适量),用纱布包敷患部,十五至三十分钟后取下,每日一次,五天为一疗程.(性味以下出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老鼠瓜
拼音注音
Láo Shǔ Guā
别名
野西瓜、勾刺槌果藤、抗旱草
来源
白花菜科山柑属植物山柑Capparis spinosa L.,以果皮、花芽、果、叶入药。秋季果将成熟时采果、叶,挖根剥下根皮,鲜用。
性味
辛、苦,温。有毒。
功能主治
祛风散寒,除湿。根皮、果、叶:外用治急、慢性风湿性关节炎,布氏杆菌病。叶:治痛风病。
用法用量
外用适量,捣烂外敷。
备注
(1)国外有用[b]老鼠爪[/b]腌制的花芽治坏血病者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木姜子
- 蓝胡麻草
- 蓼子草
- 老鸦糊
- 密褶红菇
- 辣根
- 鲢鱼
- 莲叶橐吾
- 鸢胆
- 裂蹄
- 瓶蕨
- 茅香根
- 驳骨丹
- 树头菜
- 百舌鸟
- 盘羊睾丸
- 大鱼鳔花
- 栾犀
- 南枳椇
- 老鼠脚迹
- 黑皮跌打
- 豺皮樟根
- 圆叶母草
- 柿
- 木荷
- 竹叶防风
- 鲤鱼皮
- 角翅卫矛果
- 白背杨
- 小三棵针
- 华千金藤
- 豆油
- 大草乌
- 王母钗
- 沙枣花
- 砖子苗
- 石油菜
- 云南小膜盖蕨
- 山豆根
- 钱针万线草
- 蜂窝草
- 衣鱼
- 凤眼草
- 黄珠子草
- 树锦鸡儿
- 紫芝
- 柿蒂
- 帽辫七
- 铃铃草
- 驴打滚草
- 裸柱菊
- 木半夏
- 蒲桃种子
- 密叶绢藓
- 木半夏果实
- 哈士蟆
- 藜茎
- 铃茵陈
- 露蕊乌头
- 金橘露
- 墨旱莲
- 鲈鱼
- 莲状绢毛菊
- 辽瓦松
- 木大力王
- 密马
- 曼陀罗根
- 木本胡枝子皮
- 雷公橘
- 牛喉咙
- 鳞始蕨
- 买麻藤
- 雷五加
- 可爱花
- 白残花
- 浮小麦
- 薄荷露
- 白鹇
- 短茎独活
- 罗锅底
- 青鱼枕
- 雀榕根
- 红酸杆
- 山白果
- 华山矾
- 网脉橐吾
- 猬心肝
- 野拔子
- 滇瑞香
- 杨梅根
- 苜蓿根
- 地钱
- 红背酸藤
- 波罗蜜
- 琼枝
- 粗叶木叶
- 虎睛
- 支柱蓼
- 滇南冠唇花
- 鸡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