榛子花
《中华本草》:榛子花
拼音注音
Zhēn Zi Huā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桦木科植物榛和川榛及毛榛的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. Ex Bess.2. 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. Ex Bess. Var. Surchue-nensis Franch.3.Corylus mandshurica Maxim.采收和储藏:清明前、后五六日采收,晾干,或加工制成干粉。
原形态
1.灌木或小乔木,高1-7m。树皮灰色;枝条暗灰色,无毛,小枝黄褐色,密生短柔毛及疏生长柔毛。叶柄长1-2cm;叶片圆卵形至宽倒卵形,长4-13cm,宽2.5-10cm先端凹缺或截形,中央有三角状突尖,基部心形,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,中部以上有浅齿,上面几无毛,下面没脉有短柔毛,侧脉5-7对。雄花序2-7排成总状,长约4cm,花药黄色。果单生或2-6簇生;果苞针形,具细条棱,外面密生短柔毛和刺毛状腺体,上部浅裂,裂片三角形,边缘几全缘;果序梗长约1.5cm,密生短柔毛。坚果近球形,长7-15mm,微扁,密被细绒毛,先端密被粗毛。花期4-5月,果期9月。2.本变种与榛的区别在于:叶片椭圆形、宽卵形或近圆形,先端尾状;花药红色;果苞裂片的边缘全缘,很少有锯齿。花期3-4月,果期10月。3.本种与前两种的区别在于:灌木;叶的边缘具粗锯齿,中部以上浅裂,基部两侧近于对称;果苞管状,在坚果上部缢缩,较果长2-3倍,外面被黄色刚毛并兼有白色短柔毛,上部浅短柔毛,上部浅裂。坚果先端具小突尖,外被白色绒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海拔200-1000m的山地阴坡灌丛中。2.生于海拔200-2500m山地林中。3.生于海拔400-1500m的山坡灌丛或林中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东北、华北及陕西等地。2.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3.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山西、甘肃、山东、四川等地。
功能主治
止血;消肿;敛疮。主外伤出血;冻伤;疮疖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研粉外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石蛇
- 银木荷皮
- 小赤麻根
- 李
- 蚺蛇膏
- 西藏点地梅
- 牛奶浆根
- 寒水石
- 环维黄杨星D
- 红杉
- 六月雪
- 粟米泔汁
- 寒莓叶
- 白石榴根
- 接骨草
- 番红花
- 藏绵芪
- 石吊兰
- 鲎尾
- 白花灯笼
- 粳米
- 猪殃殃
- 野梨枝叶
- 朴树
- 倒吊笔叶
- 柠檬皮
- 白豆
- 土连翘
- 落花生枝叶
- 山玉兰
- 狨
- 木棉根
- 星色草
- 草柏枝
- 红花点地梅
- 鹿角芦荟
- 鸡嗉子根
- 菜子七
- 野枇杷
- 黄花补血草
- 野胡萝卜根
- 筋骨散
- 网脉橐吾
- 十萼茄
- 野辣烟
- 麻油
- 刺血红
- 芭蕉油
- 苦瓜
- 凤凰衣
- 合欢花
- 海螺厣
- 水蛭
- 蜂房
- 半夏
- 文蛤
- 大金银花
- 野菱根
- 山藿香
- 金雀儿
- 黑蒴
- 蟾头
- 红果参
- 地钱
- 大麦
- 泽泻叶
- 葱花
- 十姊妹
- 温泉
- 江南地不容
- 南瓜七
- 无爷藤
- 喜马拉雅米口袋
- 鲨鱼心
- 滇瑞香
- 京大戟
- 卤碱
- 禹余粮
- 两广瘤足蕨
- 喉咙草
- 鸡蛋七叶
- 穿心莲
- 秋葡萄
- 树救主
- 川楝子
- 大独叶草
- 东北蛔蒿
- 披针骨牌蕨
- 石茶
- 煨姜
- 鸡骨菜
- 椎连栎
- 酸果藤
- 散血藤
- 武靴藤
- 广金钱草
- 吉祥草
- 野丹参
- 白椴
- 滇池海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