丛毛榕根
《*辞典》:丛毛榕根
拼音注音
Cónɡ Máo Rónɡ Gēn
别名
铁牛入石、竹叶牛奶仔、小叶钻石风、奶汁草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为桑科植物丛毛榕的根。
原形态
落叶灌木。分枝多弯曲,棕色,嫩枝被白色柔毛。叶互生,具短柄;叶片纸质,椭圆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,长4~12厘米,宽2~3.5厘米,先端尾尖,中部以下逐渐收缩而变狭。基部圆形至楔形,边缘微呈波状,或近于全缘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,具短毛,羽状脉在近边缘处相结,网脉明显。隐头花序腋生。隐花果成熟时棕红色,倒卵形,长约1.2厘米,被短粗毛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林阴处。分布贵州、广西、福建、浙江等地。
性味
《福建中草药》:"甘微辛,温。"
功能主治
祛风,健脾,利湿。治风湿痹痛,劳倦乏力,消化不良,白带。
①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镇惊,祛风。治急惊风,用根半斤,煎水熏洗,以汗出为度。"
②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"补肾亏,强筋骨。"
③《福建中草药》:"祛风行气,健脾利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;或炖肉。外用:煎水熏洗。
复方
①治关节风湿痛:丛毛榕干根二至三两,酒、水域加猪脚同炖服。
②治劳倦乏力:丛毛榕干根一两,水煎或加墨鱼一只同炖服。
③治消化不良:丛毛榕干根一至二两;水煎服。
④治白带:丛毛榕干根一至二两,水煎服。
⑤治痈疽溃疡不易收口:丛毛榕干根四两,或加羊肉同煮服。(选方出《福建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丛毛榕根
拼音注音
Cónɡ Máo Rónɡ Gēn
别名
母猪精、铁牛入石、小叶钻石风
出处
出自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小果榕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icus gasparriniana Miq.var.viri-descens(Levl.et Vent.)Corner[F.comata Hand.-Mazz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节段或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落叶灌木或小乔木。分枝多弯曲,棕色,嫩技被白色柔毛,全株具乳汁。叶互生;叶柄长2-5mm;托叶三角状披针形,长达5mm;叶片纸质,宽技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,长 4-12cm,宽2-2.5cm,先端急尖或短尾状,基部圆钝至楔形,边缘呈波状或近全缘,表面深绿色,具细而紧贴的毛,背面淡绿色,密被白色柔毛;基出侧脉稍发达,羽状脉在近边缘处相结;网脉明显。隐头花序单生或成对腋生,球形或扁球形,被短柔毛,顶部具凸头,基部有时急缩成短柄状,成熟时近无梗,基部苞片3,甚短而宿存雄花、瘿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内,雄花花被片4,被毛,雄蕊2;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内,无梗,花被片4,花往无毛,柱头2裂。花序托(榕果)成熟时呈棕红色;瘦果光滑。花期9月至翌年4月,果期5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1700m的山地、丘陵、林下阴湿处或山谷、溪边、田野沟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浙江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.
性味
甘;微辛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;健脾;利湿;。主风湿痹痛;急惊风;劳倦乏力;消化不良;脾虚带下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12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各家论述
1.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镇惊,祛风。治急惊风,用根半斤,煎水熏洗,以汗出为度。2.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补肾亏,强筋骨。3.《福建中草药》:祛风行气,健脾利湿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云南重楼
- 不凋木
- 杜鹃花果实
- 山棯根
- 林檎
- 小一把抓
- 四川苦丁茶
- 芭蕉花
- 甜瓜茎
- 土密树
- 瓜螺
- 金鸡勒
- 树腰子
- 牛乳
- 山稗子根
- 郁李仁
- 风藤草
- 鸡肫草
- 紫花苣苔
- 大风子
- 西南小阴地蕨
- 短小蛇根草
- 蝶兰
- 黄蘑菇
- 七鳃鳗
- 绛梨木子
- 大头茶
- 葛叶
- 紫苏子
- 商陆叶
- 白云瓜花
- 合欢皮
- 鬣羚角
- 蜂毒
- 紫荆丫
- 芒叶小米草
- 獭肉
- 乌饭子
- 牛扁
- 土黄芩
- 栲栗
- 刺苞南蛇藤
- 雁来红
- 蜂乳
- 密蒙花
- 紫弹树
- 败火草
- 黄堇
- 肥肉草
- 银箔
- 锈毛钝果寄生
- 川桂皮
- 假酸浆
- 双飞蝴蝶
- 风箱树花
- 大狗尾草
- 野木瓜
- 龙船花茎叶
- 砒石
- 蜈蚣草
- 榕须
- 厚皮树皮
- 方叶五月茶
- 阳桃根
- 翻白柴
- 刺葡萄根
- 粉叶地锦
- 紫椴
- 大花剪秋罗
- 牛羊草结
- 糯稻根须
- 金丝藤
- 无距耧斗菜
- 渐尖毛蕨
- 紫筒草
- 山马兰
- 黄花紫丹参
- 胎生铁角蕨
- 细叶黄杨
- 蚂蚁花根
- 越王余筭
- 升药底
- 割舌罗
- 羊肌藤
- 侧耳
- 杧果树皮
- 甜瓜皮
- 长瓦韦
- 红丝线
- 红花木莲
- 沙旋复花
- 亚麻
- 土茯苓
- 黄龙藤叶
- 小婆婆纳
- 铺山燕
- 花榈木
- 牛毛草
- 黄毛耳草
- 山漆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