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胡椒
《中华本草》:草胡椒
拼音注音
Cǎo Hú Jiāo
英文名
all-grass of Shiny Peperomia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学杂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胡椒科植物草胡椒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eperomia pellucida (L.) Kunth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草胡椒 一年生肉质草本,高20-40cm。茎直立或基部有时平卧,粗1-2mm,分枝,无毛,下部节上常生不定根。叶互生;叶柄长1-2cm;叶片阔卵形或卵头三角形,长和宽近相等,约1-3.5cm,先端短尖或钝,基部心形,两面均无毛,叶脉5-7条,基出,网状不明;膜质,半透明。穗状花序顶生于茎上端,与叶对生,淡绿色,细弱,长2-6cm,径不及1mm,其与共序轴均无毛;花疏生;苞片近圆形,直径约0.5mm,中央有细短柄,盾状;花极小,两性,无花被,雄蕊2,有短花丝,花药近圆形;子房椭圆形,柱头顶生,被短柔毛。浆果球形,极小,先端尖,直径不超过0.5m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湿地、石缝中或宅舍墙脚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福建、广东、湖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茎有分枝,具细纵槽纹,下部节上生有不定根。叶片皱缩或破碎,完整叶片展开后呈阔卵形或卵状三角形,长宽几相等,0.8-3cm,基部心形,两面无毛,叶脉基出,网脉不明显,叶柄长0.8-2cm。常带穗状花序,顶生或与叶对生。气微,味淡。
化学成分
全株含欧芹脑(apiol),2,4,5-三甲氧基苏合香烯(2,4,5-trimethoxystyrene),β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菜油甾醇(campesterol),豆甾醇(stigmsterol)。
性味
辛;凉
归经
肝;肺经
功能主治
散瘀止痛;清热解毒。主痈肿疮毒;烧烫伤;跌打损伤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或加酒调敷;亦可捣烂绞汁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;有散瘀止痛的功能,用于跌打损伤,烧伤等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金纳香
- 菅
- 桉油
- 鸡掌七
- 壶卢子
- 红皮
- 宽唇神香草
- 半枫荷
- 中华石楠果
- 水榆
- 虎杖叶
- 紫叶秋海棠
- 藤槐
- 心叶秋海棠
- 岳桦
- 扇子七
- 小金钱草
- 喜马拉雅紫茉莉
- 铜锤玉带草
- 龙须菜
- 四川澄茄子
- 地绵绵
- 云南希草
- 小茜草
- 大葫芦
- 乌骚风
- 粗叶耳草
- 细叶桉果
- 芦荟
- 鹿耳翎根
- 倒生莲
- 鹿尾
- 郁金
- 荛花根
- 席草
- 苦竹叶
- 黍根
- 紫苏子
- 南方红豆杉
- 鹅绒藤
- 蝶毛菌
- 瓶蕨
- 偏花黄芩
- 长梗玄参
- 狗筋蔓
- 紫柚木
- 桂丁
- 梁王茶
- 珠兰
- 朝天子
- 脉耳草
- 退血草
- 催吐萝芙木
- 荭草
- 软骨过山龙
- 柔软石韦
- 棣棠花
- 紫玉簪根
- 竹节海棠
- 猫头鹰
- 长盖铁线蕨
- 榈木
- 角翅卫矛果
- 鸬鹚翅羽
- 牛心果
- 翠雀花
- 亮叶冬青根
- 紫油木皮
- 鸡(土从)
- 红葱
- 金纽子
- 美人蕉根
- 笑靥花
- 杏枝
- 香茶菜
- 蝈蝈
- 齿叶橐吾
- 龙州线蕨
- 过路惊
- 了哥王
- 雕爪
- 青蛇藤
- 金莲花
- 人血七
- 白矾
- 蒲草根
- 藕蔤
- 大一箭球
- 古山龙
- 蛇含
- 长柄秋海棠
- 腊梅
- 桃耳七
- 椰子浆
- 萹蓄
- 润肺草
- 人参花
- 酱
- 竹叶兰
- 披针叶毛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