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尾猪鬃草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凤尾猪鬃草
拼音注音
Fènɡ Wěi Zhū Zōnɡ Cǎo
别名
旱明琼、云南虎尾蕨、小凤尾草、小蕨蕨、凤尾草
英文名
all-grass of Yunnan Spleenwort
出处
出自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铁角蕨科植物云南铁角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splenium yunnanense Franch.[A.exiguum Bedd.var.yunnanense(Franch.)Ching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,切段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0-20cm。根状茎短,直立,密被狭长鳞片,鳞片棕黑色,先端尾尖。叶丛生,叶柄长1.5-3cm,深褐色,密被狭鳞片;叶片线状披针形,长10-20cm,宽1-3cm,两端渐狭,2回羽状分裂,羽片15-28对,有短柄,矩圆状披针形,水平展开,长0.5-2.5厘米,羽片深裂,裂片3-6对,矩圆形,边缘有钝齿,上下面无毛,脉不显,每齿具细脉1条。孢子囊群线形,棕色,沿细脉着生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300m左右的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西南及青海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苦;寒
归经
肝;膀胱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利尿;通乳。主感冒发热;小儿惊风;尿路感染;乳腺炎;乳汁不通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凤尾猪鬃草
拼音注音
Fènɡ Wěi Zhū Zōnɡ Cǎo
别名
旱明琼、云南虎尾蕨
出处
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为铁角蕨科植物云南铁角蕨的全草。秋季采收,晾干切段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0~20厘米.根状茎短,直立,密被狭长鳞片,鳞片棕黑色,先端尾尖。叶丛生,叶柄长1.5~3厘米,深褐色,密被狭鳞片;叶片线状披针形,长10~20厘米,宽1~3厘米,两端渐狭,2回羽状分裂,羽片15~28对,有短柄,矩圆状披针形,水平展开,长0.5~2.5厘米,羽片深裂,裂片3~6对,矩圆形,边缘有钝齿,上下面无毛,脉不显,每齿具细脉1条。孢子囊群线形,棕色,沿细脉着生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野阴湿石上。分布西南地区。
性味
苦,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,利尿,通乳。治膀胱炎,血淋,乳腺炎,乳汁不通,乳糜尿,睾丸炎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吴萸叶五加
- 淡竹壳
- 伏毛山豆根
- 发痧藤
- 发菜
- 扶桑
- 乌鸡骟
- 凤尾七
- 灯心草
- 匐地风毛菊
- 灯笼泡
- 乌当归
- 枫香脂
- 蒲州豉
- 乌龙摆尾
- 滇藁本
- 灯笼果
- 独叶一枝枪
- 长距鸟足兰
- 毒根斑鸠菊
- 凫羽
- 柳叶绣球菊
- 酥
- 蜗牛
- 黄花香薷
- 香蓼
- 南丹参
- 丁萝卜
- 苏铁根
- 木瓜
- 土良姜
- 裂叶秋海棠
- 碎米蕨
- 大鱼鳔花
- 水棉花
- 龙脷叶
- 决明子
- 南枳椇
- 大头菜子
- 鸡冠菜
- 鹅绒藤
- 川楝子
- 扶桑根
- 龙利叶
- 藤本夜关门
- 桑叶露
- 大花威灵仙
- 百舌鸟
- 海燕
- 黄寿丹
- 臭梧桐
- 腊瓣花
- 十三年花
- 枫香寄生
- 山木通根
- 浮萍
- 蓝花棘豆
- 斑竹花
- 阳雀花根
- 小九头狮子草
- 南五味子叶
- 豆油
- 含羞草根
- 矩镰荚苜蓿
- 葛谷
- 榆皮涎
- 沙枣花
- 钱针万线草
- 烧伤藤
- 新疆木通
- 小三棵针
- 山荆子
- 露水草
- 乌苏里黄芩
- 香菇
- 芦花
- 刺海松
- 海龟
- 白花坚荚树
- 藏羚角
- 椿皮
- 猪毛草
- 野梨枝叶
- 舞草
- 马牙半支
- 鳕鱼鳔
- 柳叶亚菊蒿
- 尖山橙
- 大叶子
- 马鬃参
- 亮叶冬青
- 宽叶紫萁苗
- 匙叶黄杨
- 野芝麻花
- 关白附
- 巴豆油
- 石菖蒲花
- 散血藤
- 水稻清
- 午时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