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叶一枝枪
《中华本草》:独叶一枝枪
拼音注音
Dú Yè Yì Zhī Qiānɡ
别名
独叶一枝花
英文名
Herb of Slenderscape Amitostigma
出处
出自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细葶无柱兰和大花无柱兰的全草或块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Amitostigma gracile (Bl.) Schltr.[Mitostigma gracile Bl.;Amitostigma chinense(Rolfe)Schltr.;A.gracilis Schltr.var.chinense Chien]2.Amitostigma pinguiculum (Reichb.f.et S. Moore)Schltr.[Gymnadenia pinguicula Reichb.f.et S.Moore;Diplomeris chinensis Rolfe]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1.细葶无柱兰,陆生植物,高7-26cm。块茎椭圆状球形,长2.5cm,粗约1cm,肉质。茎直立,下部具1枚叶,近无柄,叶下具筒状鞘1-2枚。叶片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,长3-12cm,宽1.5-3.5cm,先端急尖或稍钝,基部鞘状抱茎。花葶纤细,长5-20cm,无毛;总状花序,疏生5-20余朵花,花梗长5-10mm;花苞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2-8mm,先端渐尖;花小,红紫色或粉红色;萼片卵形,长约3mm,近于靠合;花瓣斜卵形,较萼片稍长肯稍宽,先端近急尖;唇瓣3裂,长5-7mm,中裂片倒卵形,先端几平截或具3枚细齿,侧裂片倒卵状长圆形;距纤细,几直立,长2-3mm;合蕊柱极短,蕊喙小;退化雄蕊2,花粉块2,粒粉质,具花粉块柄及粘盘,花粉块柄多少为蕊喙的边缘所包蔽。子房长圆锥形,无毛,具长柄。花期6-7月。果期9-10月。2.大花无柱兰,陆生植物,高8.5-16cm。块茎卵球形,长约1cm,肉质。茎直立,下部具1枚叶,近无柄,叶下具筒状鞘1-2枚。叶片卵形,条状披针形或狭椭圆形,长3-8cm,宽0.8-1.2cm,先端稍尖。花葶纤细,顶生1-2朵花;花苞片条状披针形,较子房短很多;花大,粉红色;中萼片卵形,长6-7mm,宽约4mm,先端急尖;侧萼片斜卵状披针形,长约8mm,宽约4mm,先端急尖;花瓣斜卵形,较中萼片短而略宽,先端钝尖;唇瓣扇形,长与宽各约1.5cm,具爪,3裂,侧裂片卵状楔形,伸展,中裂片较侧裂片小,全缘或具浅的凹缺;距圆锥状,长约1.5cm;合蕊柱短,蕊喙小;退化雄蕊2,花粉块2,粒粉质,具花粉块柄及粘盘,花粉块柄多少为蕊喙的边缘包蔽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细葶无柱兰生于沟谷边或山坡林下阴处石上。2.大花无柱兰生于林下阴处石上或沟谷边阴处草地。资源分布:1.细葶无柱兰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辽宁、河北、陕西等地。2.大花无柱兰分布于浙江、湖北、四川西北部。
性味
微甘;凉
归经
心经
功能主治
解毒消肿;活血止血。主毒蛇咬伤;无名肿毒;跌打损伤;吐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,鲜品加倍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复方
①治毒蛇咬伤,无名肿毒:鲜华无柱兰根茎捣烂或加米泔水磨汁,外敷局部。②治跌打损伤,吐血:鲜华无柱兰全草一至二两,水煎服。(均出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独叶一枝枪
拼音注音
Dú Yè Yì Zhī Qiānɡ
别名
独叶一枝花(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),华无柱兰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。
出处
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
来源
为兰科植物细葶无柱兰的全草及块茎。全草夏季采收;块茎全年可采,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小草本,高8~15厘米。块茎肉质,纺锤形,上生少数粗壮的须根。茎细长。叶1片,近基生,长椭圆形,长3.5~6厘米,宽9~15毫米,先端锐或稍钝,基部渐狭,成鞘状抱茎。5~12朵小花组成偏向的总状花序;花淡紫色,苞片小,披针形;花被片短,凑成兜状,唇瓣较长,3深裂,中裂片较侧裂片大,向前直伸,基部有距,蕊柱短。蒴果长椭圆形。花期6~7月。果期9~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阴湿的岩石上。分布浙扛等地。
性味
微甘,凉。
功能主治
解毒,消肿,止血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鲜全草1~2两。外用:鲜根茎适量,捣敷。
复方
①治毒蛇咬伤,无名肿毒:鲜华无柱兰根茎捣烂或加米泔水唐汁,外敷局部。
②治跌打损伤,吐血:鲜华无柱兰全草一至二两,水煎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毒根斑鸠菊
- 凫羽
- 柳叶绣球菊
- 酥
- 蜗牛
- 黄花香薷
- 香蓼
- 南丹参
- 丁萝卜
- 苏铁根
- 木瓜
- 土良姜
- 裂叶秋海棠
- 碎米蕨
- 大鱼鳔花
- 水棉花
- 龙脷叶
- 决明子
- 南枳椇
- 大头菜子
- 鸡冠菜
- 鹅绒藤
- 川楝子
- 扶桑根
- 龙利叶
- 藤本夜关门
- 桑叶露
- 大花威灵仙
- 百舌鸟
- 海燕
- 黄寿丹
- 臭梧桐
- 腊瓣花
- 十三年花
- 枫香寄生
- 山木通根
- 浮萍
- 蓝花棘豆
- 斑竹花
- 阳雀花根
- 小九头狮子草
- 南五味子叶
- 豆油
- 含羞草根
- 矩镰荚苜蓿
- 葛谷
- 榆皮涎
- 沙枣花
- 钱针万线草
- 烧伤藤
- 新疆木通
- 小三棵针
- 山荆子
- 露水草
- 乌苏里黄芩
- 香菇
- 芦花
- 刺海松
- 海龟
- 白花坚荚树
- 藏羚角
- 椿皮
- 猪毛草
- 野梨枝叶
- 舞草
- 马牙半支
- 鳕鱼鳔
- 柳叶亚菊蒿
- 尖山橙
- 大叶子
- 马鬃参
- 亮叶冬青
- 宽叶紫萁苗
- 匙叶黄杨
- 野芝麻花
- 关白附
- 巴豆油
- 石菖蒲花
- 散血藤
- 水稻清
- 午时茶
- 多花景天三七
- 腊雪
- 竹叶马豆
- 青鱼枕
- 甘肃棘豆
- 黍根
- 薄荷露
- 乌龟
- 桃枝
- 野拔子
- 对叉疔药
- 猬心肝
- 吕宋楸毛
- 树葫芦
- 海莲叶
- 八角莲
- 山肉桂
- 光叶石楠
- 小金钱草